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失帽记》完成下列各题。失帽记余光中①去年底在中文大学演讲的那一次,听众的盛况不能算怎么拥挤,但也足以令我穷于应付,心神难专。等到曲终人散,又急于赶赴晚宴,不遑

题目详情
阅读《失帽记》完成下列各题。
失帽记
余光中
    ①去年底在中文大学演讲的那一次,听众的盛况不能算怎么拥挤,但也足以令我穷于应付,心神难专。等到曲终人散,又急于赶赴晚宴,不遑检视手提包及背袋,代提的主人又川流不息,始终无法定神查看。餐后走到户外,准备上车,天寒风起,需要戴帽,连忙逐袋寻找。这才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②事后几位主人回去现场,又向接送的车中寻找,都不见帽子踪影。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最后确见那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所以应该排除在某地,某时失去的可能,诸如此类过程。机场话别时,我仍不死心,还谆谆嘱咐孙明珠、樊善标,如果寻获,务必寄回高雄给我。半个月后,他们把我因“积重难返”而留下的奖牌、赠书、礼品等等寄到台湾。包裹层层解开,真相揭晓,那顶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丟定了。
    ③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但是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的,也不是他人所送,而是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那顶法式贝瑞帽呈扁楔形,前低后高,戴在头上,由后脑斜压在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至于毛色,则圆顶部分呈浅陶土色,看来温暖体贴。四周部分则前窄后宽,织成细密的十字花纹,为淡米黄色。戴在我的头上,倜傥,有欧洲名士的超逸,
    ④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越寒,尤其风大,帽内就越加温暖,仿彿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着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
    ⑤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⑥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父亲长期宦游在外,我因工作而几经辗转,各忙各的,父子交集不多。
    ⑦23年前,我受中山大学之聘,由香港来高雄定居。妻子毅然卖掉台北的故居,遂把父亲接来高雄安顿。父亲自中年起痛风,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亏有妻子悉心照顾并操劳陪伴。身为他亲生孩子的我,却未能经常陪侍,想到50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谆谆叮嘱:“爸爸你要好好照顾”,实在愧疚无已。
    ⑧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母亲逝于53岁,长他10岁的父亲,尽管亲友屡来劝婚,却终不再娶,寂寞中守了34年,享年97岁。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只有一架古董收音乐喋喋为伴。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史的和渺渺的往事。除了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他的病躯。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⑨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长戴的帽子,无异于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而孝心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想必他内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这一份与父共戴帽的心情,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不幸,连最后的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⑩寒流来时,风势助威,我站在岁末的风中,倍加畏冷。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母亲。
(选自《读者》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作者为什么在选文开头详写寻帽经过及帽子的特点。
(4)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与父亲共戴一顶帽子的心情,是一种赎罪。
(5)选文第⑤段叙写了父子在长夏和冬夜读书的温馨场景,请你结合选文,充分发挥联想及想像,补写作者与父亲在奏或秋天的一个充满温情的读书场景。(50字左右)
(6)请联系选文内容,对以下材料进行探究,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宽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节选自邹韬奋《我的母亲》)
    【材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材料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一件事情,需要用精练的语言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交待清楚.根据文本的内容可知,本文记述了在一次讲学中不慎把父亲遗留给“我”的一顶法式贝瑞帽丢失的事,引起对父亲和母亲...
看了阅读《失帽记》完成下列各题。失...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数列一道很难的题目,请高人指教.对于数列{an},规定{△an}为数列{an}的一阶差分数列,  2020-05-13 …

在《口技》文章中,有一句是宾客大宴,书上说是宾语前置,应该是宾客大宴,可宾客大宴和大宴宾客都可以说  2020-05-16 …

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注:宴词:写于送别宴  2020-05-16 …

唐朝时刘宴长期掌管国家财政,他供职的部门是?唐朝时刘宴长期掌管国家财政,为官清廉,被称为“工于谋国  2020-05-16 …

()不属于宴会酒水领用退还报告的内容。A.宴会名称B.宴会地点C.宴会参加人员名单D.宴会酒水品种  2020-05-19 …

《鸿门宴》一开始就说:“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这说明在军事力量的  2020-06-09 …

鸿门宴作者是怎样将张弛艺术贯穿于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的描写中的  2020-06-14 …

英语翻译欢迎宴会一般安排在来宾抵达的当日或次日举行.告别(饯行)宴会通常在来宾离开的前一天或当天举行  2020-11-13 …

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  2020-11-25 …

从前,日本有一位名叫一休的小和尚,机智聪明.有位大将军听到关于一休的许多故事,不大相信,决定亲自宴请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