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下面对《陈情表》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表文写得情词动人,又十分得体.李密作为一个“亡国贱俘”,向新朝皇帝坚辞官位,如果措辞不当,很可能招祸.有鉴于此,李密反复申说祖

题目详情
下面对《陈情表》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表文写得情词动人,又十分得体.李密作为一个“亡国贱俘”,向新朝皇帝坚辞官位,如果措辞不当,很可能招祸.有鉴于此,李密反复申说祖母的养育之恩和本人终养祖母的愿望,同时还摆出了“圣朝以孝治天下”的道理,使人感到他的陈情无懈可击.此外为防备皇帝疑心自己仍在怀念蜀汉故国,又加说了“不矜名节”等语.
B. 本文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是一篇情理兼备的好文章.李密辞不赴命的理由在曲折推进中得到清楚的表达,陈述委婉,衷曲令人同情,章法摇曳多姿.“文贵曲折斡旋”,是根据说服的对象和要表达的内容需要而定的.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仍属于宣扬封建道德,因而对本文的评价不宜过高.
C. 汉魏时期,散文出现了向骈体文过渡的趋势.骈体文要求表达方面的声韵美,注意句法整齐,渐渐发展为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四字句、六字句交互使用.这些特点在本文中可以窥见,像“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都是整齐的句式,中间又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和谐而又错综,流畅而又婉转,正是介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
D. 第二段中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称颂皇恩浩荡,后申诉委曲矛盾的心理层次.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B
此题检测对文言文理解和鉴赏的能力.尽心奉养父母、祖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非封建道德.
看了下面对《陈情表》的理解和鉴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