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题。①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认为苦难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过去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而,现在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①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认为苦难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过去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而,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一无所有,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告贷无门,最后忍辱负重,不惜腆颜事敌,终获成功。流风所及,甚至一篇普通的中学生作文也总是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谁应该对这种苦难负责?但在这些作品里,现实的苦难远远没有浪漫的抒情重要,不但不重要,好像还应该感谢似的。
②其实,苦难并不总是孕育伟大。相反,在很多情况下,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中国人在讲到苦难时,喜欢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① 》;屈原放逐,乃赋《 ②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几乎所有的引用者都忽略了前面的几句话:“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谁也不能说,文王不拘就演不出《周易》;仲尼不厄就写不出《________》……
③ 这牵扯到中国人如何对待苦难的问题。 苦难在一定的意义上,提升了人的精神品质,增强了人自我实现的能力,使得一个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生命的庸碌。但不是所有的苦难都能转化为创造的动力,苦难转化为创造的动力是有条件的。首要的条件就是苦难的承担者必须具有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心智,以及对自己牺牲较低价值换取更高价值的坚定信念。对处于历史关头的承当者来说,这种选择有时会变得异常残酷。因为它不仅要牺牲自己的健康、安逸和生命,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别人的健康、安逸和生命,而且更令人丧气的是,即便牺牲了自己和别人的健康、安逸和生命也不一定能换回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它需要牺牲者的才力、勤奋和机遇都处于一个比较协调的状态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的创造精神被苦难和凄惨的生活窒息。在荣誉、金钱和地位的诱惑面前,在只有按照既定的方式生活才能获得尊严的社会里,要让所有的人都顶住贫困、疾病以及各种世俗专断势力的压迫从事他所心仪的事业,未免是一种奢望;在离婚、抄家、监禁、杀戮、秘密处决、甚至灭门九族的威慑面前,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向撒旦宣战,而大多数人则选择了投降。在他们看来,自由虽然是好东西,但要牺牲世界上那么多的好东西来保全它,就未必值得。这就是历史上被处宫刑的人多矣,而司马迁只有一个的原因。
④其次, 对制造苦难的人来说,也要有最低限度的容忍。 一般来说,不能剥夺受苦难者的生命,因为生命是创造一切价值的基础。仁人志士可以不顾及自己的生命,但如果牺牲了生命也无法换取更大的目标,这种牺牲就变得毫无意义。在生命保全的前提下,牺牲者必须要能得到最低限度的自由。“文王拘而演《周易》”当然是历史佳话,但我想,商纣王的监狱里一定没有牢头狱霸,否则,保命尚且不暇,哪里顾得上推演八卦?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挂冠归乡,写下一系列脍炙人口的隐逸诗篇,但本人自述尚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如果土地收归国有,房屋又面临强制拆迁,恐怕他老人家也难吟唱“归去来兮”。
⑤中国的传记作家喜欢描摹传主的不幸,最终给人一个印象:这些传主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不是靠他们自身的才华和努力,而是靠苦难本身的孕育。而且,越苦难越磨练意志。在游览长城、兵马俑、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时,我们常常听到一句陈陈相因的话:“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解说员甚至是学者们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这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不是愿意发挥他们的智慧?这些“结晶”又是怎样形成的?一切没有选择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不要总是表扬一个下岗工人勤俭节约,也不要总是赞美农民勤劳憨厚。如果不问选择和被迫的区分,一味赞叹受难者的勤劳勇敢,即使他们的工作真对后人有意义,也显得我们全无心肝。
⑥中国的文人学士喜欢把一切问题都“泛道德化”。一座偌大的城市十里不见厕所,市民忍耻到墙角排泄,论者归结为“素质低”,而全然不管市政当局的不作为;一个乡村教师三十年如一日,省吃节用,自费买砖,亲自手提肩背,将一座学校背上山,媒体高度赞扬他的“主人翁精神”,而只字不提教育部门的失职;一个云南乡村的女邮电员工资不够坐车,步行穿山,独自往返数百公里,好多地方要靠溜索穿越,记者采访完毕,只是一个劲地称赞她的任劳任怨……
⑦这种冷血文化培养出的冷血道德,鲁迅称之为“瞒和骗”。“瞒和骗”的要诀在于,闭上眼睛,绕开真实人生,把一切需要改良的现实问题转化成一个无私奉献的道德自律问题,然后用形而上的空洞抒情代替形而下的技术改进。 苦难和苦难的制造者就这样一起消失。
1 、第②段空格①处应填的作品是《________》;空格②处应填的作品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________
A、现在中学生写母亲的文章往往有感谢苦难的倾向。
B、文王如果不被拘,也会演绎出《周易》这部经典著作。
C、苦难对于创造来说,产生的压制作用大于激励作用。
D、作者不认为长城等古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E、作者认为把一切问题都“泛道德化”的倾向是一种冷血文化。
F、从整篇来看,作者认为战胜苦难取得成就的人不必去赞扬。
3、第③段提到“这牵扯到中国人如何对待苦难的问题”,文章认为中国人是如何对待苦难的?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说“对制造苦难的人来说,也要有最低限度的容忍”具体来说,这“容忍”包括________________。
5、对第⑦段中“苦难和苦难的制造者就这样一起消失了”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
6、你同意本文“对待苦难”的观点吗?请简述之。(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2分)春秋 离骚 2、(4分)CE 3、(2分)中国人大多赞美苦难对人具有砥砺作用,而往往忽视苦难形成的根源。 4、(2分)允许受难者活命,允许受难者有最低限度的自由。 5、(3分)批评“冷血文化”无视现实苦难,掩饰苦难制造者,并指出只强调无私奉献的道德的危害。 6、(4分)就第③段中任何一点都可谈,赞成与否均可,要言之成理。
英语翻译不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坚持就是胜利,我的心豁然开朗,好高兴呀,我在努力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一切 2020-05-14 …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2 2020-05-15 …
有什么名句能表现出经历了刻苦磨练才能获得成功的句子?要写事例上报到区里希望给自己的材料分段取名字例 2020-06-08 …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话告诉我们()A.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本身是好事B.经历挫 2020-06-14 …
比喻经受的坚苦斗争的锻炼考验也搞写作的反复啄磨是什么成语 2020-06-26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正规纳入正轨灌注全神贯注B合拢大江合龙包涵多多包含C坚苦艰苦卓绝 2020-07-05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正规纳入正轨灌注全神贯注B合拢大江合龙包涵多多包含C坚苦艰苦卓绝熔 2020-11-08 …
下面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 2020-11-15 …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比喻人经受磨练的艰苦环境()2.头脑里涌现出的感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2020-11-2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1)尽管环境十分,但他还是能通过磨砺而找回自信。(2)面 2020-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