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夕阳楼最后两句,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夕阳楼夕阳楼作者:李商隐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题目详情
夕阳楼最后两句,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夕阳楼  夕阳楼
  作者: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夕阳楼  夕阳楼
  作者: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自注:"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者".荥阳:在今河南省城皋县西南一带.是:指夕阳楼.所知:所熟悉的人.萧侍郎,名澣.《旧唐书·文宗纪》:"大和七年(833)三月,以给事中萧澣为郑州刺史,入为刑部侍郎.九年六月,贬遂州司马."《地理志》:"遂州遂宁郡,属剑南东道." 萧澣贬遂州司马,不久病逝,商隐作有《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此诗大约作于大和九年(835)秋.据自注可知,萧正在遂州.夕阳楼是萧在郑州做刺史时所建.商隐昔曾投靠萧澣,有知遇之谊,故称"所知".商隐此时当在荥阳,闻知交远谪,而独上夕阳楼,抚今追昔,乃有孤鸿零落,前程未卜之叹.故虽有花明柳暗之景,却无秋高气爽之情,唯觉愁情绕天.诗以孤鸿喻人,然所喻何人?前人解说不同.或云自喻,或云喻萧.胡世焱曰:"身世方自悠悠,而问孤鸿所向,不几于悲乎?'自'字宜玩味,我自如此,何问鸿为?感慨深矣."纪昀曰:"借孤鸿对写,映出自己,吞吐有致,但不免有做作态,觉不十分深厚耳."刘、余《集解》云:"三四巧于言情,不直言己之身世如悠悠孤鸿,而谓方将同情孤鸿之远去,忽悟己之身世亦复如彼.是怜人者正须被怜,而竟不自知其可怜,亦无人复怜之也.运思固极婉曲,言情亦极凄惋,然浑朴之气亦因之而斫削.纪评虽稍苛,然眼力自非张氏之一味吹捧者可比."
  旧郑州之名胜.遗迹位于今郑州市商城遗址西南角,始建年代无考,最早出现于史籍者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依此可知,夕阳楼至少有1100多年的历史.又据宋、明、清历代诗人所写之诗,嘉靖《郑州志》、民国五年《郑县志》所载,以及198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残断“夕阳楼”碑可知,夕阳楼位于今郑州商城遗址西南角,为旧郑州城内最高处,与周围亭台楼阁相连,形成一组建筑群,登楼远眺,可见西南梅、泰诸山.明代中叶后倒塌失存.也有人认为夕阳楼址在今荥阳境内.
  三 、四两句专就望中所见孤鸿南征的情景抒慨.仰望天空,万里寥廓,但见孤鸿一点,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逝去.这一情景,连同诗人此刻登临的夕阳楼,都很自然地使他联想起被贬离去、形单影只的萧澣,从内心深处涌出对萧澣不幸遭际的同情和前途命运的关切,故有“欲问”之句.但方当此时,忽又顿悟自己的身世原来也和这秋空孤鸿一样孑然无助、渺然无适,真所谓“不知身世自悠悠”了.这两句诗的好处,主要在于它真切地表达了一种特殊人生体验:一个同情别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未有意识到他自己原来正是亟须人们同情的不幸者;而当他一旦忽然意识到这一点时,竟发现连给予自己同情的人都不再有了 .“孤鸿”尚且有关心它的人,自己则连孤鸿也不如.这里蕴含着更深沉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剧.冯浩说三四两句“凄惋入神 ”,也许正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而“欲问”、“不知”这一转跌,则正是构成“凄惋入神”的艺术风韵的重要因素.谢枋得说 :“若只道身世悠悠,与孤鸿相似,意思便浅.欲问、不知四字,无限精神.”(《叠山诗话》)这是深得诗人用意的独具只眼之评.体现了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的特点.
  一 、注释:
  ①此诗写于唐太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的知己萧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此楼为萧澣在郑州刺史任上所建),触景伤情,感慨万千,写下这首情致深婉的小诗.
  二、阅读理
  1.《夕阳楼》第一句中“绕天愁”一词写体现了作者愁绪的什么特点
  诗人胸际的愁云放而大之,弥漫充塞到了天地间,使如许春色也蒙上了一层万里愁云万里凝的黯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