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虽然过去100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阅

题目详情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虽然过去100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二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材料三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作用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有何不同?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分析更为合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就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而言,材料三、四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两位作者有何共识?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一“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可知是从传统文化的影响的视角分析,依据材料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可知是从整体的社会环境的视角分析;
第二小问理由,选择一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即可,比如选择材料二的分析,可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以及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方面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侧重点,依据材料三“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可知,材料三侧重于戊戌变法对民主革命的影响,依据材料四“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可知,材料四侧重于戊戌变法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第二小问共识,可以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从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进行归纳.
(3)结合所学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可以从辩证的、历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等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
(1)不同: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原因).材料二:整体的社会环境(现实原因).
材料二的分析更合理.理由:戊戌变法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其失败是必然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侧重:材料三侧重于对民主革命的影响;材料四侧重于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共识:都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
(3)原则:全面性原则(一分为二);历史性原则(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看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虽然...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近年来华北地区水  2020-05-15 …

初级会计经济法简答题甲、乙、丙、丁、戌于2010年共同出资设立了A有限责任公司(下称A公司),出资  2020-06-15 …

我叫赵英俊,男,今年35岁了,括弧,实际年龄跟长相有误差,不细看问题不大,属于表面老化..(这个老  2020-06-18 …

一位叫“丁寅”的同学想在“丁寅年”邀请同学聚会,他的愿望能实现吗?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2020-06-21 …

阅读下列材料:初,太祖下集庆,自领江南行中书省。戊戌(1358年)置中书分省于婺州。后每略定地方,  2020-06-23 …

干支纪年与天体运动是怎样联系的古人为什么要用干支来确定那一年,干支纪年与天体运动(地球月亮太阳)是  2020-07-23 …

“和而不同”的理性思考,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数千年来中国文化遵循“和而不同”的法则才使得华夏文  2020-11-20 …

如图是某市在对青少年关于文化认同的调查中获得的有关信息。该图信息告诉我们()A.传统文化深得青少年喜  2020-12-10 …

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  2020-12-30 …

根据如图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