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求有关评论陆游和白居易的诗句的材料(作文用)

题目详情
求有关评论陆游和白居易的诗句的材料(作文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陆游:
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从军南征,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
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这些名作名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
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他的学生称赞他说:“论诗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
白居易: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 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喻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代表作有《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他的诗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因此流传极广,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看了求有关评论陆游和白居易的诗句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苏轼评价王维诗的成就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中最能体现这  2020-05-14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诗圣”对“诗仙”的评价.“诗圣”、“诗仙”分别是()A.杜甫李白B.  2020-05-16 …

评论此诗.缘系黛玉一声轻笑惹人怜,一步婀娜美煞人.一首美诗游人醉,一世惋惜叹凄凉.庭下花儿开满地,  2020-06-29 …

《错评咏花诗》阅读题.大哥大姐帮帮忙!答的好另有财富!限期(7月4日~8月15日)唐朝元和十二年春末  2020-11-06 …

“河底日隆堤日高,黄河竟是天上涛”,此诗句描述了黄河哪个河段的特征()A.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B.  2020-11-11 …

“河底日隆堤日高,黄河竟是天上涛”,此诗句描述了黄河哪个河段的特征()A.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B.  2020-11-11 …

写诗题(每项至少写出四个)李白的诗:王维的诗:杜甫的诗:陆游的诗:苏轼的诗:白居易的诗:送别的诗:与  2020-11-29 …

翻译!求!游名山记·北固山北固山在京口城北,下临长江.《元各郡县志》谓其势险固,故名.梁史大同十年,  2020-12-06 …

评点好诗句。下面的是冰心的诗句,请阅读后完成后面的点评语。成功的花,人们只敬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  2020-12-22 …

鉴赏下面古诗,试分析评价本诗的思想内容及作者如何来表现自己的这种思想。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