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绝顶聪明与额外愚蠢陈子展郑板桥有一句常常爱说的话:“难得糊涂。”我曾藏过他写的这四个字的横幅,对于他那种篆隶兼行的字,字里面所含的意义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绝顶聪明与额外愚蠢 陈子展 郑板桥有一句常常爱说的话:“难得糊涂。”我曾藏过他写的这四个字的横幅,对于他那种篆隶兼行的字,字里面所含的意义,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郑老先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他要装糊涂,自然不免几分做作。但在一般仅有世俗之见的读书人看来,他有官不做,有财不发,有福不享,偏靠卖画卖字过活,老死江湖,又未免额外愚蠢了。 偶然和周谷城先生论到当代人物,他以为绝顶聪明的人,同时额外愚蠢。话是好像矛盾,其实有大道理在。不过这个道理懂得的怕不见得十分多,就是懂得,未必有人会自己承认自己额外愚蠢。倒是自命绝顶聪明的人太多,每每把人家看做额外愚蠢,此所以人人自命什么天才什么才子,个个被人骂做什么低能儿什么傻子什么笨伯等等也。 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他还教训孔子道:“良贾深藏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他要孔圣人去掉一点骄气。孔子毕竟是圣人罢,他自愧浅薄,以为老子高深莫测,把老子比做一条龙。自然,龙是被人家作为一种神物,同时它也被人家认做一种聋虫。据说聋字从耳,龙耳,本是形声字,却又兼有意义,说是龙没有耳朵,拿角来听的,这就可见龙顶聪明,可以比做圣人,又顶不聪明,连耳朵都没有,真可算得是一种聋虫了。拿这东西来比喻老子,真是再好没有了。孔子既然到过老子那里,登过龙门,他也就沾了一点龙气,学了一点乖。他虽然不肯学像神龙一样的老子,见头不尾,逃开这个人间,出关而去,不知去向,可是他在当时能够鬼混过去,做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大龙头,还得被人家称做圣人,他是懂得神龙变化、左右逢源之法的。他有时做圣人,有时又做蠢物。他称赞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他自己也会看风使舵,绝顶聪明额外愚蠢兼而有之,此所以有人恭维他是“圣之时者也”!孔子难学又最好学,所以自古以来圣人之徒最多。 是学孔子又智又愚,时时变化的哲学(文言叫做中庸之道)好,还是学老子原来是上智,偏偏要做下愚的好?当代不是没有圣人,不是没有绝顶聪明像老子孔子一流的人,好歹由他自择。 至于在下呢,孔子既不学,老子学不到,原是额外愚蠢的人,安分守己,还是额外愚蠢的好吧 。 (选自1935年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版《人间随笔》,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篇从郑板桥写起,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文中为什么说“孔子难学又最好学”?(6分) 小题3:文末画线的句子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郑板桥处世行事态度和做法的认同与肯定;另一方面,引出本文的论题——绝顶聪明与额外愚蠢。(每点3分,意对即可) 小题1:“好学”的是孔子的看风使舵、左右逢源;“难学”的是孔子为人处世看风使舵却被时人以及后人尊奉为“圣人”。(每点3分,意对即可) 小题1:学不到老子的“大智若愚”,也绝不学孔子的“时时变化”,而是保持独立的人格,坚持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 |
小题1:此题考查段首句的作用,开篇从郑板桥写起,写郑板桥的 “难得糊涂”,要考虑作者的观点以及与下文的关系。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孔子难学又最好学”的理由要重点理解“好学” “难学”的理由。 小题1:理解画线的句子的关键是要理解“孔子既不学,老子学不到”,以及“安分守己”的立场,即是作者的人生态度。 |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绝顶...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初三化学问题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的铁粉,加入到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铁剩余,过滤后,滤 2020-05-14 …
英语翻译我看了几个版本,但是在最后tong对mew说的那番话的准确中文翻译是什么啊?有个版本是“但 2020-06-07 …
25℃时一克水中含H离子的个数为?10的(-10)次方NA个为什么?还有额,室温下,1mol水中含 2020-06-18 …
爱的含义,不明了有人说:轰轰烈烈才是爱,有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希望大家真诚说说自己的感受,自己所 2020-07-03 …
作者对石榴寄有深情,作者爱石榴什么呢?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对石榴的热爱有什么更深的含义? 2020-07-07 …
象征着团结友爱的花草代表着一个班级的花草,不一定要是团结有爱,有其他含义也可以,要快点! 2020-11-02 …
英语翻译汉译英”你知道吗?在中国晚安有我爱你的含义,拆开来每一个字母都代表一个字就是WoAiNi,A 2020-11-26 …
“既蕴含着父母对子女的爱,也蕴含着子女对父母的爱”用英语翻译 2020-12-02 …
1.作者对石榴寄于深情,作者爱石榴什么呢?作者对石榴的热爱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2020-12-29 …
读《致女儿的信》,我们从故事中懂得了爱情的含义,其实“爱情”这个概念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也频频出现,请写 2021-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