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急急忙忙把它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

题目详情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急急忙忙把它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绝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的时候,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比如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它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还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和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用一句理论的话讲就是要“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对经典的看法很简单,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至上”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项,信息源于第一段开头句,“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错,与原文意思不一致,原文是“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B项,信息源自第二段开头部分,“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中的“核心思想”理解不准确,文中并无此信息.C项,信息源于第二段中间文字,正确.D项,“还需要侧重考虑”错,第二段中的原文是“它是否可以包括更广泛些?比如…”,原文“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与“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同等重要的还有“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
(2)B项信息源于第二段中,原文是“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即古代儒家对“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都关注,不是“偏重…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只关注政治秩序”.A项,信息源于第二段,正确.C项,信息源于第三段,没有错误.D项,信息源自于第四段, 原文“它总会‘借尸还魂’”,就是“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的意思,与“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意思一样.
(3)A项,信息来自第三段,但选项中“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错,于文无据.B项,“如果…就”使用不当,信息源于第四段第一句,原文是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C项,信息源于第四段中间,理解与分析正确.D项,信息源自最后一句,原文是条件关系,而选项是目的关系.
 
答案:
(1)C 
(2)B  
(3)C
看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人在观测海平面的高低吗?通过对重垂线的观测,当月亮在南边时,重垂线往北偏,当月亮在北边时重垂线往  2020-05-16 …

只听自己的观点而拒绝不同意的事物是有效聆听障碍的哪一种:A.假装聆听B.急于得出结论C.偏见和固  2020-05-26 …

为什么在北半球风向是向右偏的?我本来以为是有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但地理书上却又出现了地转偏向力与风向  2020-06-12 …

“解放思想”的含义是()多选A.前提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对象必须是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A.前提  2020-11-23 …

1.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  2020-12-06 …

报告显示,2006年至2015年中韩合拍片共14部,总票房约13亿。另外,韩国观众更偏好中国的动画和  2020-12-10 …

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为什么不用电流表而用灵敏电流计?我想原因可能在于灵敏电流计能正偏或者负偏  2020-12-13 …

光速为什么偏偏是30万km/s?为什么不是40万、50万?为什么光他偏偏挑中了这个数字而绝不改变?声  2021-01-02 …

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邓  2021-01-02 …

据专家预测,2013年内将出现肉眼可看的大彗星、月偏食、超级月亮和十大星座流星雨等天文奇观.根据我们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