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
题目详情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④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选自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注释】 ①牸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④狱讼:打官司断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 ②造饮辄尽___
③环堵萧然,不蔽风日___ ④以臣名之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
②明日朝,以告管仲。
译文:___
(5)甲文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可见作者的理想生活是:___;从乙文看,管仲的理想政治主要是:___。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④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选自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注释】 ①牸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④狱讼:打官司断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 ②造饮辄尽___
③环堵萧然,不蔽风日___ ④以臣名之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
| A.或置酒而招之 | 或异二者之为 |
| B.以此自终 | 俯身倾耳以请 |
| C.是为何谷 | 山峦为晴雪所洗 |
| D.何为而与之 | 借旁近与之 |
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
②明日朝,以告管仲。
译文:___
(5)甲文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可见作者的理想生活是:___;从乙文看,管仲的理想政治主要是: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许:处所;
②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
③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堵:墙;
④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名:命名,起名.
(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或:有时/或者;
B:以:用/表修饰;
C:为:叫做/被;
D:与:给予.意思相同.
故选:D.
(3)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根据句意,“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 以公名之”,独立成句,句意完整.故句子断为:今视公之仪状 / 非愚人也 / 何为 以公名之?
(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戚戚:指忧愁的样子;汲汲:指心情急切的样子.故翻译为: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明日:第二天;朝:上朝;以:把.故翻译为: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把握.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文章内容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文章的大意,从文章字里行间寻找作者情感表达的落脚点.
①恬淡安乐、怡然自足;②断案公正.
答案:
(1)①处所;②往、到; ③墙;④命名,起名.
(2)D.
(3)今视公之仪状 / 非愚人也 / 何为 以公名之?
(4)①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②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
(5)①恬淡安乐、怡然自足;②断案公正.
①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许:处所;
②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
③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堵:墙;
④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名:命名,起名.
(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或:有时/或者;
B:以:用/表修饰;
C:为:叫做/被;
D:与:给予.意思相同.
故选:D.
(3)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根据句意,“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 以公名之”,独立成句,句意完整.故句子断为:今视公之仪状 / 非愚人也 / 何为 以公名之?
(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戚戚:指忧愁的样子;汲汲:指心情急切的样子.故翻译为: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明日:第二天;朝:上朝;以:把.故翻译为: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把握.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文章内容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文章的大意,从文章字里行间寻找作者情感表达的落脚点.
①恬淡安乐、怡然自足;②断案公正.
答案:
(1)①处所;②往、到; ③墙;④命名,起名.
(2)D.
(3)今视公之仪状 / 非愚人也 / 何为 以公名之?
(4)①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②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
(5)①恬淡安乐、怡然自足;②断案公正.
看了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一)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 2020-05-14 …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某人买了一坛好酒,放在小院,第二天,酒少了1/5,便在酒桶上贴了不许偷酒四个字。 2020-06-23 …
某人的酒被偷了于是在上面写着尿桶,结果第二天桶满了,她哭了,第二天他贴不许偷酒很多人都哭了说明什么 2020-06-24 …
我不曾许下诺言,一旦许下,我便会一言九鼎、、我不在相信誓言,它就像气球一样,一扎就破……谁孰与之慰 2020-06-28 …
在许多酒吧里的墙边摆放着许多有序的酒瓶,并且瓶口向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2020-08-04 …
英语翻译文言文: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二羸马捆书自随.偶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 2020-11-02 …
酒中有诗,诗中有酒.写出诗句或酒名1、伯伯吟诵着:,.拿出了白云边酒.2、姑父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 2020-11-14 …
古代有这样一道趣题:一家酒店里有许多酒坛,这些酒坛摆得整整齐齐的,共有七层,最上面一层有4×8个,第 2020-11-14 …
在许多酒吧室内的墙边有序地摆放着许多酒瓶,并且瓶口向外,你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吗?(与初一上学期苏科版- 2020-12-05 …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告诉我们A.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许诺要慎重B.不要对别人进行任何的许诺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