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习题。春的感知严阵前些天友人从江南为我带来几株兰草,并附上一封短信,信上说:从电视上看到,北京正在下雪,而此时的江南,却已春意浮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习题。

春的感知

严阵

  前些天友人从江南为我带来几株兰草,并附上一封短信,信上说:从电视上看到,北京正在下雪,而此时的江南,却已春意浮动,因此希望通过这几株兰草,给我带来一些春的感觉。

  友人带来的兰草,是放在蒲叶编织的包里外加草绳裹起来的,所以虽经遥远路途,我打开时,包里的泥土却依然保持着江南空气里的那种柔润。看到兰草根部的那一团褐里透红的泥土,我不由想起江南那些如淡墨一样,微微隐现于云影中的小山,我想,正是这些小山,正是这些小山的泥土,培育出了我面前的这些兰草吧。

  当我把这几株兰草,小心地栽进一只青花瓷盆时,才发现兰草的根部居然已经发出几支小小尖尖的裹得紧紧的青玉一样的花苞,想起胡适先生有关兰草的那首诗以及他面对从山中带来的兰草,一日看三回,苞也没一个的失望和无奈,我不由感到春色乍然光临的那种幸运和喜悦。

  我想,这也许正是友人不远千里为我带来兰草的用意所在吧!其实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节气一到,大地春回,又有何处何地不在春天的萌动之中呢?

  因此,面对这几株兰草,我不免浮想纷涌。

  那么,雪里也有春色吗?有的。只要大的节气到了,雪里也充满春意。你看到那些雪里的白杨了吗?它挂雪的梢头,正孕满了三春的绿意。你看到那些冰上的垂柳了吗?它挂冰的枝条,正蕴含着柔情万千。你看到那些梅园了吗?你看到那些竹园了吗?你看到那些樱桃园了吗?你看到那些玫瑰园了吗?此时此刻,它们也都在或深或浅的积雪里,忙碌地编织着它们春天的梦境,它们知道,在这个新的春天里,人们需要多少梅花,人们需要多少绿竹,人们需要多少樱桃,人们需要多少玫瑰。

  那么,风里也有春色吗?有的。把皮帽摘下来,把棉帽摘下来,你便会感觉到这些依然带着寒气的风,正怎样百般地将你爱抚。你的发丝、你的衣袖、你的领口以及你的每一粒纽扣上,都会悄悄留下它带来的有着二十四番花信的憧憬。难道不是吗?千万不要错过,不要错过此时此刻正从我们身边似乎是默默的但却是一拥而过的人间最美丽最值得品味的风景。

  那么,雨里也有春色吗?有的。把沉重的雨衣收起来,把雨伞也收起来。不要遮住那些雨,不要挡着那些雨,去接受那满面的嫣红吧。要知道,此刻在你面前出现的每一颗雨点里,都藏着一个开放的故事,此刻在你面前消失的每一阵雨声中,都留下了一片发展的辉煌。

  你知道山也有声音吗?你知道我们所有的山脉,此刻正在说什么呢?你当然知道水声,但你知道我们所有的水系,此刻正在说什么呢?那些美玉,那些青瓷,那些琴弦,那些绘画,那些融化,那些凝固,那些打造,那些建筑,那些普普通通的车轮,那些普普通通的道路,那些普普通通的脚印,那些普普通通的汗水和泪水,还有那些几乎司空见惯的普普通通的微笑里,普普通通的握手里和普普通通的呼吸里,都布满了留待你去解密的这个正在到来的全新的春天的数码。

  你注意到南极冰盖上那一面正在飘动的五星红旗了吗?

  所有这一切,都蕴含在我面前的这些欲开未开的兰草的花苞里。

  由此,我不由深深地感谢送我兰草的这位江南友人,因为这时我才知道,他送给我的,决不仅仅是几棵兰草,也决不仅仅是一种春的感觉,而是一个人足以永生珍惜的对春天的感知。

(1)

选文第四自然段中说:“我想,这也许正是友人不远千里为我带来兰草的用意所在吧!”请简要分析“用意”的含义。

________

(2)

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

(3)

选文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所有这一切,都蕴含在我面前的这些欲开未开的兰草的花苞里”的含义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

(4)

以下对这篇散文的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较浓的散文,它探讨的是关于如何感知春天,如何享受春天的问题。

B.

第五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对友人带来的兰草的叙述转入下文对春天的感知。

C.

第九自然段连用七个“普普通通”,突出强调了这些平凡的事物中都蕴含着春天的信息,蕴含着美好。

D.

本文情景并茂,以小见大,细节真实精当,成功地营造出了浓郁的文化认同感。

E.

胡适先生看兰草时充满失望和无奈,是因为他不像本文作者一样有一颗感知春天的心。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4.BC;(1) 友人希望通过这几株兰草,给“我”带来一些春的感觉,特别是保留对春天的感知,对美好事物的感知。 (2) (1)第二人称。能够让文章显得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2)排比(反复)。增加语...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习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