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我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感知外物,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于是本来在我的就变成在物的了。甚至于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感知外物,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于是本来在我的就变成在物的了。甚至于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自己喜欢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临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不一定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比如说听音乐。我们常觉得某种乐调快活,某种乐调悲伤。乐调自身本来只有长短、高低、急缓、宏纤的分别,而不能有快乐和悲伤的分别。我们何以觉得这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居然有人情呢?音乐的命脉在节奏,节奏就是长短、高低、急缓、宏纤相继承的关系。这些关系前后不同,听者所费的心力和所用的心的活动也不一致。调子高而缓,心力也随之作一种高而缓的活动;调子低而急,心力也随之作一种低而急的活动。这种高而缓或是低而急的心力活动常蔓延浸润到全部心境,于是听者心中遂感觉一种欢欣鼓舞或是抑郁凄恻的情调。这种情调本来属于听者,在聚精会神之中,他把这种情调外射出去,于是音乐也就有了快乐和悲伤的分别了。

移情作用往往带有无意的模仿。念到跳舞时脚往往不自主地跳动,聚精会神观看赛跑时,自己也往往不知不觉地弯起胳膊动起脚来。在美感经验中,注意力都是集中在一个意象上面,所以极容易起模仿的运动。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具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苏东坡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不过是美的形象的一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从理智的观点看,这是一种错觉。但是如果把它勾销,不但艺术无由产生,即宗教也无由出现。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从而在寻常事物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

5.以下对“移情作用”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移情作用是由我及物,把本来在我的变成在物的的一种美感经验。

B. 移情作用是把宇宙生气化和人情化,从而在寻常事物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

C. 移情作用是把我的性情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的心理活动。

D. 移情作用是一种根据自己的情感经验来感知外物的心理活动。

6.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物理”指的是物所固有的属性,“人情”指的是人的意蕴情趣。

B. 移情中的模仿运动通常需要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意象上面。

C. 音乐的命脉在节奏,高而缓的乐调让人欢欣鼓舞,低而急的乐调让人抑郁凄恻。

D. 人们在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时,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模仿物象,正因为这样,才使得美感经验具有陶冶性情的功效。

7.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情作用和美感经验不是同一概念,但是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B. 我们平时所说的“推已及物”“设身处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移情现象,因此常常缺乏科学的谨严与精确。

C. 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D.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物所体察的意蕴和情趣也是不尽相同的,深人所见深,浅人所见浅,因此欣赏中都有几分创造性。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5.D6.C(“高而缓”“低而急”与“欢欣鼓舞”“抑郁凄恻”只是作者列举的现象,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7.B(“设身处地”“推已及物”如不涉及情感因素,就不是移情,也不是“缺乏科学的严谨与精确”的原因。)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状物.阅读回答问题.这棵绣球花株有一尺多高,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就像一棵小树.那拇指粗的主茎上长三  2020-04-27 …

木材场常常把木树堆成如图的形状,在计算木材根数时通常明下面的方法:(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2020-06-13 …

如图7所示当下水管被堵塞之后,人们常把一根细的一端插入管道内,向另一边注水,不一会就把堵塞物冲下了  2020-06-25 …

猫和两只麻雀根据这个材料写作文高中作文至少800字一只猫和一只小小的麻雀出生在同一天里,从幼年起它  2020-06-26 …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三字俗语人们常用来称谓不拘年岁差别.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我们常常把拒绝客  2020-07-01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谁是叙述者?根据一般的常识,叙述者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  2020-07-11 …

下列三个日常现象:①用两根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够缩短路程;③体育  2020-10-30 …

如图所示,当下水管道被堵住之后,人们常常把一根细管的一端插入管道内,向另一端注水,不一会儿就把堵塞物  2020-11-10 …

仿句!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  2020-12-22 …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三字俗语人们常用—------------来形容年级大的和小的人的朋友·我们常常  2021-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