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 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 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 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 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根据诗中的描述,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在诗中有何作用?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 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 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 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 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根据诗中的描述,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在诗中有何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本题的作答主要结合“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这四句进行概括.
(2)作答本题一是描绘画面,二是分析景的作用.诗歌中的景一般起渲染氛围,烘托人物情感的作用.首联描绘的是春景,是乐景,作者抒发的哀情,此处写景是以乐景写诗人旅程中的忧郁哀伤之情.
答案:
(1)诗中塑造了一个渴望实现政治抱负,但又年老多病,仕途充满坎坷,知己难求,长年颠沛流离,内心充满了羁旅悲秋之情的飘零者的形象.
(2)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的美妙迷人的春江景色.以乐景写诗人旅程中的忧郁哀伤之情.
参考译文: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当此年老多病乘舟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赏析:
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优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这里“桃花水”对“枫树林”,为借对.春天,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为了苟全性命,诗人常常是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使诗人泪满衣襟.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深化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诗一起首就描写了绮丽的景色,按理说看到这样好的景色本该分外愉悦才是.但是由于乱离漂泊,又想到自己老病跋跄,面对美景,诗人反而潸然泪下了.
“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杜甫在成都时,代宗曾召他赴京兆功曹,杜甫没接受,后因严武表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他对代宗还是有着一定好感,存有一线希望的.这里“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前后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加衬托出了诗人一生奔波无定,但一心报国的思想情怀.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在当时社会里,文章上的知音,也就是事业上的援手.这两句感慨很深,很大,自视也很高.不能不使杜甫伤感:对于同时代的人诗人或较有成就的诗人,他本着“乐道人之善”的态度儿乎都评论到,全都给以相应的评价,他成了他们的知音.然而很少有人谈论到他的诗,他自己也没有知音.天宝末,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高适、岑参、薛据等还有一些实在不高明的作家都入了选,独杜甫“名落孙山”.但杜甫并不急于求人知,也并不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自信:他知道将来总会有他的知音的.但这不能不说是杜甫一生的悲剧.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诗以明媚的自然春景开头,但由于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这样就使前面所描写的欢快、轻松的气氛消逝的无影无踪.这样对照写来,景与情似乎极不相称,但却显得深刻悲痛,更具艺术感染力.
(2)作答本题一是描绘画面,二是分析景的作用.诗歌中的景一般起渲染氛围,烘托人物情感的作用.首联描绘的是春景,是乐景,作者抒发的哀情,此处写景是以乐景写诗人旅程中的忧郁哀伤之情.
答案:
(1)诗中塑造了一个渴望实现政治抱负,但又年老多病,仕途充满坎坷,知己难求,长年颠沛流离,内心充满了羁旅悲秋之情的飘零者的形象.
(2)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的美妙迷人的春江景色.以乐景写诗人旅程中的忧郁哀伤之情.
参考译文: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当此年老多病乘舟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赏析:
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优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这里“桃花水”对“枫树林”,为借对.春天,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为了苟全性命,诗人常常是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使诗人泪满衣襟.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深化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诗一起首就描写了绮丽的景色,按理说看到这样好的景色本该分外愉悦才是.但是由于乱离漂泊,又想到自己老病跋跄,面对美景,诗人反而潸然泪下了.
“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杜甫在成都时,代宗曾召他赴京兆功曹,杜甫没接受,后因严武表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他对代宗还是有着一定好感,存有一线希望的.这里“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前后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加衬托出了诗人一生奔波无定,但一心报国的思想情怀.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在当时社会里,文章上的知音,也就是事业上的援手.这两句感慨很深,很大,自视也很高.不能不使杜甫伤感:对于同时代的人诗人或较有成就的诗人,他本着“乐道人之善”的态度儿乎都评论到,全都给以相应的评价,他成了他们的知音.然而很少有人谈论到他的诗,他自己也没有知音.天宝末,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高适、岑参、薛据等还有一些实在不高明的作家都入了选,独杜甫“名落孙山”.但杜甫并不急于求人知,也并不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自信:他知道将来总会有他的知音的.但这不能不说是杜甫一生的悲剧.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诗以明媚的自然春景开头,但由于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这样就使前面所描写的欢快、轻松的气氛消逝的无影无踪.这样对照写来,景与情似乎极不相称,但却显得深刻悲痛,更具艺术感染力.
看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南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关于中南半岛的表述,正确的是()A、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B、河流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洋C、山河纵 2020-05-13 …
求问一个词,由两个字组成,意思是说:想看又不敢看,在一旁偷偷的注视.好像有一个偏旁是“见”. 2020-05-13 …
用关联词将二个句子合成一个复句母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母亲偷偷地注意着我的的动静. 2020-05-13 …
羚羊木雕中,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泪,偷偷地表达了什么? 2020-06-03 …
下列关于河流叙述不正确的是()A.非洲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刚果河,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B.北美洲最大 2020-06-16 …
10.下列关于湄公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缅甸注入印度洋B.在越南注入太平洋C.在印度注入印度 2020-07-0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 2020-11-23 …
谁帮我批注这篇文章《梦里江南》,我把文章打下来,批注每一自然段,不是句解此生从未去过江南,徘徊于山水 2020-11-26 …
小辉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趁四下无人注意,他把书塞进怀里带回了家。回家后,小辉非常害 2020-12-17 …
下列关于东南亚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有“世界油阀”之称B.中 20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