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议伦文
题目详情
不知
道就是不知道 议伦文
道就是不知道 议伦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韩愈在《师说》中,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其结果要么迷惑无知,要么就是不懂装懂。
我由此联想到孔子曾说过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认为,学习是老老实实的事,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认识上的一种进步。然而,在我们身边,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因羞于脸面而不敢去问的人却不在少数,而这种心理和思想就大大抑制了我们的发展,抵消了同学们的才能和努力,使同学们的骄傲自满心理潜滋暗长,因而就没有了“无知感”、“求知欲”,“不知”便以为“知”,这才是最可怕的无知。
然而,那些真正的学问家,因为懂得学无止境,所以总能看到自己无知的一面。孔子曾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孔子并不否认“生而知之”,但他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他多次谈到,他的成绩得益于虚心好学。正因为如此,孔子对于不懂装懂、夸夸其谈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青年对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称自己“无知”感到大惑不解。于是他向爱因斯坦问了这个问题,爱因斯坦笑着随手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然后指着大圆圈说,我的知识圈比你大,当然未知领域的接触面也比你大。
可见,知识越是增加,“无知感”越是强烈,这就是有成就的伟人、学者们的普遍体会。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由此可知,如今的我们,就更应懂得学问的道理,难道我们还有理由“惑而不从师”吗?
掀开人类的行进史,从远古到现在,再到将来,都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由“不知'到“知”的逐步完善的认识过程,过去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所以人类的发展,既要靠有知来发现,更需要有着“无知感'的有志者去开拓。
所以,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就更应该总结前人的教训,要有疑就问,有意识去问,有胆量去问。泰戈尔为自以为是的人画了这样一幅像:“青烟对天空夸口,灰烬对大地夸口,都以为它们是火的兄弟。'蒙田则把真正有学问的人比喻成麦穗:“当它们还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藐视;但当它到臻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便开始低垂下采,不露锋芒。”
因此,只有我们有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识,才能“从而师之”,才会有所发展。
看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议伦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文言文求翻译,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2020-05-20 …
谁能加标点符号?我要问百度知道知道不知道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到不要知道不说不知道不知道说知道到头 2020-06-06 …
有关路的作文本人上初一..需要一篇关于路的作文表面上写路实质写人生道路不要太深奥初一水平就可以本人 2020-06-14 …
弈秋败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当弈之时,有吹笙过者,倾心听之,将围未围之际,问以弈道,则不知也.非 2020-06-19 …
《驴的哲学》阅读题里提到思考事情是多角度,发射式的.你对文章故事宗旨赞同吗?我不赞同,不知道对不对 2020-06-21 …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文大行也.求这句话的意思.同 2020-06-24 …
某次唱歌比赛,需要加试文化科学素质,每位参赛者需加答3道问题,组委会为每个人都准备10道不同的题目 2020-06-27 …
五代距今百有余年,故老遗俗,往往垂绝,无能道说者。史官秉笔之士,或文采不足以耀无穷,道学不足以继述 2020-07-04 …
作文题干里说“要有真情实感”,但是想不到写什么,想编小说,但不知道可不可以.文题是“传递.”,想编 2020-07-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阅读下 2020-12-17 …
相关搜索: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议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