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臧克家①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
炉火
臧克家
①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
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②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③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忙,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呵,又干净。 (A) 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挡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 ? 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 tánɡ sè ,一直 tánɡ sè 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 !
④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室,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里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是有点清冷,而我的写作间兼寝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 (B) 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
⑤每晚,我必卧在床上,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⑥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
⑦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边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⑧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味地回忆到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的情景。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劈劈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
⑨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也有相同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心灵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1984 年11 月24 日
圈点评注
(A) 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挡箭牌:
(B) 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
15. 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分)
篝火( ) tánɡ sè ( )
16. 文章开头第①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17. 作者在文中揭示了 “ 炉火 ” 的哪三个特点?请结合这三个特点谈一谈 “ 炉火 ” 带给 “ 我 ” 怎样的感受和影响。( 6 分)
18. 作者为凸显 “ 炉火 ” 的形象,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5 分)
19. 在“圈点评注”栏内,分别为文中的( A )、( B )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 6 分)
20. 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3 分)
( 提示:高山,大海,绿树,鲜花,碧草等均可 )
例句: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
15 .ɡ ōu 搪塞
16 .作用:( 1 )渲染了冬天肃杀的氛围,对季后的变迁流露出些许感伤的情绪。
( 2 )写出了冬季的到来,为下文安炉子写炉火做铺垫。
( 3 )开篇景物描写采用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起笔不俗,吸引了读者。
( 4 )描写了秋去冬来,百花凋谢的情景,从而渲染了一种肃杀冷清的氛围,与下文写炉火带给自己的希望与光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与赞美。
评分意见:
学生回答出两点即可,给 4 分。作用不必拘泥于上面 4 点范围。
17 .特点:发热,发光,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
感受和影响:它发热,如同友人一般给 “ 我 ” 以温暖;
它发光,给人以启示和希望;
它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如同在召唤着 “ 我 ” 振作精神,永葆青春的活力。
评分意见:
三个特点,各 1 分;感受和影响,各 1 分。可分条回答,亦可综合回答。
18. 运用对比的写法。文章以暖气和炉火作比较,写出两者的不同,表现作者对炉火的偏爱;又以铜 “ 火箱 ” 、篝火与炉火作比较,写出它们的共性特点,赞颂光明的力量。
评分意见:
对比手法, 2 分;简要分析, 2 分。
19 .示例( 1 ):
A .挡箭牌,原指防御弓箭用的盾牌,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指我不想安装暖气的借口。表现了我对火炉的依赖、不舍。B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火炉看成是一位旧友与我们一起谈天说地,表现了“我”与它感情深厚,对它充满喜爱之情。
示例( 2 ):
A .挡箭牌:古代防御武器中可以抵挡刀箭用的盾牌 比喻推掉事情的借口或可以掩护的东西。这里是说我为不安暖气找理由。这个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执意要炉火而不安暖气的态度,用语平实准确。
B .拟人手法,水壶咝咝作响就像参加我与朋友的交谈一样,而且用反问句,增强了语气,表现了作者沉醉其中,人间赏心乐事没有胜过于此的。
20. 评分意见:
语句无不当,基本合乎要求,即可给 3 分。
在空格里填一个字,使它分别和上、下、左、右的字拼起来都能成为另一个字个↑禾←→了↓火上面是个,左面 2020-05-17 …
这道题的确很难,我怎么也想不出来,1,个禾了火2,口非高羽把每一组的四个字分别加上同一个字,使它分 2020-05-17 …
一个人把火柴划燃,风婆婆看见了便把他吹灭了.那人见火柴熄灭了,便把火柴扔在了地上.火柴哭着问:婆婆 2020-05-21 …
阅读材料: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写道:“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 2020-06-24 …
阅读材料: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写道:“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 2020-06-24 …
给一个风的方向,然后两个火炬,一个火焰往左,一个往右飘,判断火炬的运动方向.这种题应该以火炬为参考 2020-07-03 …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愤怒地谴责道:“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抢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是[ 2020-07-10 …
阅读下列材料: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1年曾用拟人手法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 2020-07-10 …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愤怒地谴责道:“两个强盗走向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是()A 2020-11-08 …
某科学兴趣小组制作了若干个风力火箭,并用大功率鼓风机提供风力火箭升空的动力,推动火箭向高空发射,其设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