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晴朗的天空阳光灿烂,忽然太阳完全没入阴影,大地一片昏暗。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恐得匍匐在地;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不知所措,号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晴朗的天空阳光灿烂,忽然太阳完全没入阴影,大地一片昏暗。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恐得匍匐在地;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不知所措,号呼奔走;有人举火照明,有人鸣锣击鼓;连鸡犬也不得安宁。没过多久,天色渐明,太阳重现,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这是古人描述的日食发生后的情景。在人类对日食的原理还不了解时,也不可能对日食的发生作出预报,出现这样的情况毫不奇怪。尽管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象,但每次能现察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只占地球面积很小的一部分,并且那些地方未必有人居住,现察时还会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所以,一个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并不多,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即使以往见过,或者听长者说过,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免不了会产生恐惧。
    奇特的日全食更会引起震惊。在中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就记载着这样一项重大事件:“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懿王元年,在郑这个天上,早上天亮了两次).科学家证实,“天再旦”发生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时28分,今陕西华县(当时的郑)一带可见到此次日全食,于是当地人产生天亮了两次的错觉。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国家、部族、家族以至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人们还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时,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作出解释或判断。
相传尧已经设立“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由四个人分别驻在东西南北四个地方,通过观测太阳和星宿来推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以利农事。《尚书•胤征》记载:夏王仲康时(约公元前205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日食,由于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观测,没有及时作出预报,以致引起全国震恐。
    尽管这些传还没有得到充足的证据证实,但到春秋时期,史官已对日食作了完整的记录。在《春秋》所记的两百四十二年间,发生了三十六次日食,每次都有年月日的记载。照理说,日食不会像其他自然灾害那样给人类带来直接损害,既然有了预报,大可不必再惊慌,为什么还会被视为不祥,当作灾异呢?
这是因为,中国古人一直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将天上的日月星辰都与人事相对,太阳自然是与国君相应,所以太阳中若出现黑子,就说明国君有错误,应该好好反省;而太阳居然被黑暗所遮蔽,这说明国君肯定有更大的罪过,所以上天才要发出警告,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
    其实天文官心里明白,并非每次日食都能找到对应的灾害,即使勉强能与某次灾害挂上钩,也不存在严格的时间、地点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这样的结论呢?一方面当然是敬畏天命。天威不可测,即使不明白也不能不重视。另一方面,包括天文官在内的臣民都明白,国君再昏庸无道,再骄横残暴,对老天爷还是怕的。所以像日食、月食、异常星象、地震这类灾异发生后,正是向国君进谏的好机会。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国君照例要换上素服,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就这一点而言,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潜在影响”的一项是___
A.古人每次能观察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一百多万平方公里。
B.古人认为日食是灾异,对日食免不了感到恐惧、震惊。
C.促使朝廷设置天文官,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记录了一系列资料。
D.有利于促进古代君王对自身错误进行反思,间接使百姓获得一定的益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A.《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发生于郑的日全食现象是我国史书记载的最早的日全食现象,这次日全食已得到科学家的证实。
B.当能力不足以抵御自然灾害的时候,古人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作出解释或判断。
C.《春秋》所记的两百四十二年间,发生了三十六次日食,每次都有年月日的记载,这说明春秋时日食已有了完整的记录。
D.日食、月食、异常星象、地震等灾异发生后,是向国君进谏的好机会,因为国君再昏庸无道,再骄横残暴,对老天爷还是怕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
A.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象,但受发生面积以及观察时的时间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不可能有直接经验。
B.我国在尧时就设立了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但有的天文官有时会疏于观测,没有对日食作出及时预报。
C.日食不会给人类带来直接损害,又有了预报,但仍然被视为不详、灾异,其原因是古人一直有“天人感应”的观念。
D.发生日食、月食等异常天象后,国君都要闭门思过,颁发罪己诏,征求批评建议,采取相关措施表示悔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项和“影响”无关,属于答非所问.
(2)A项“最早”错误,原文是“在中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就记载着这样一项重大事件”没有“最早”相关信息.
(3)A项“人们不可能有直接经验”错误,原文是“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B项原文是说“相传”“尽管这些传说还没有得到充足的证据证实”等语;D项“都”错,原文是说“甚至”,并非每次每人都这样.
  
答案:
(1)A
(2)A
(3)C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雨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  2020-06-15 …

20.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  2020-06-29 …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碧山  2020-07-01 …

作文(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时,实际而明确。此外  2020-07-02 …

仿照句子写一写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的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  2020-07-11 …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青玉案碧山锦  2020-07-13 …

仿写句子.在线等待有加分哦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  2020-07-16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给摇曳的  2020-11-10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给摇曳的小草  2020-12-29 …

求一句描写一个女人的心情就像突变的天气一样,忽晴忽阴,时而天晴,时而下雨,使我掌握不住的诗句.现求一  2021-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