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指出下面句子中虚词“则”的意义和用法1.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3.徐而察之,则山

题目详情

指出下面句子中虚词“则”的意义和用法

1.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3.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4.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5.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8.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9.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10.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1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13.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

14.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东门之》)

15.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16.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1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8.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19.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一)连词   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1、2、3、4、5、   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6、7、   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8、9、10、11、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12、13、14、   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15、16、   (二)副词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17、18、   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19、
看了指出下面句子中虚词“则”的意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  2020-05-16 …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  2020-06-26 …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  2020-07-0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4分)材料一(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  2020-07-06 …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壮  2020-07-0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  2020-07-06 …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  2020-07-12 …

史书记载,“始秦戎狄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  2020-07-21 …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  2020-07-24 …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  2020-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