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文章缩写,下面这篇,尽量缩短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

题目详情
文章缩写,下面这篇,尽量缩短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图
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现在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
看了文章缩写,下面这篇,尽量缩短清...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北宋时的一部史书“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此后历代帝王都以此书为“历史教  2020-06-10 …

周武王在《牧誓》中把商封王任用同宗长辈和兄弟作为三大罪行之一;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二思  2020-06-2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贞观元年,  2020-07-28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  2020-11-29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九歌》自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  2020-11-29 …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  2020-12-02 …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  2020-12-02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  2020-12-12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称号,成为至高无上的地位。秦朝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成  2021-01-19 …

读图,回答问题(1)图一人物是谁?他开创了我国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什么?(2)图二人物是  2021-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