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规执政刘基①郁离子谓执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①与,□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执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离子曰:“若是,则相国之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规 执 政
刘基
①郁离子谓执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①与,□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执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离子曰:“若是,则相国之政与相国之言不相似矣。”
②执政者曰:“何谓也?”郁离子曰:“仆闻农夫之为田也,不以羊负轭;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系族,惟其贤,不鄙其侧陋。 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选也。仪服云乎哉?言语云乎哉?乃不公天下之贤,而悉取诸世胄昵近之都那竖②为之,是爱国家不如农夫之田、贾子之车也。”
③执政者许其言,而必忤之。
【注】①具数:凑数。 ②都那竖:纨绔子弟。
(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___
A.抑 B.且 C.或 D.夫
(2)“农夫不以羊负轭,贾子不以豕骖服”借此说明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3)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
A.如今担任重要职务的官人,他的耳朵和眼睛与国家的使命一样重要。
B.现在掌管风气纪律的官职,像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样重要的使命。
C.如今担任重要职务的人,他的耳朵和眼睛与国家的使命一样有寄托。
D.现掌管教化纲纪的官职,寄托着像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样的使命。
(4)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加以分析。
(5)第③段“执政者许其言,而必忤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规 执 政
刘基
①郁离子谓执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①与,□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执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离子曰:“若是,则相国之政与相国之言不相似矣。”
②执政者曰:“何谓也?”郁离子曰:“仆闻农夫之为田也,不以羊负轭;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系族,惟其贤,不鄙其侧陋。 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选也。仪服云乎哉?言语云乎哉?乃不公天下之贤,而悉取诸世胄昵近之都那竖②为之,是爱国家不如农夫之田、贾子之车也。”
③执政者许其言,而必忤之。
【注】①具数:凑数。 ②都那竖:纨绔子弟。
(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___
A.抑 B.且 C.或 D.夫
(2)“农夫不以羊负轭,贾子不以豕骖服”借此说明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3)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
A.如今担任重要职务的官人,他的耳朵和眼睛与国家的使命一样重要。
B.现在掌管风气纪律的官职,像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样重要的使命。
C.如今担任重要职务的人,他的耳朵和眼睛与国家的使命一样有寄托。
D.现掌管教化纲纪的官职,寄托着像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样的使命。
(4)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加以分析。
(5)第③段“执政者许其言,而必忤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与, 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译为“如今录用人才,是只凭凑数呢? 认为贤良而依靠他图谋治国呢?”按照语境,这里可以填“还是”,所以只有“抑”符合.
(2)“农夫不以羊负轭,贾子不以豕骖服”,译为“农民耕田,不用羊负轭;做买卖的商人赶车,不用猪担任骖服”,羊不适合耕地,猪不适合拉车,所以要选有用的东西,适合的东西.即:选拔人才应以是否能胜任其职为标准,而不应以门第为要,主要应看其才德.
(3)“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译为“如今担任法度纲纪职务的人,寄托着一个国家如同耳朵、眼睛那样重要的使命”,故选D.
(4)论证方法1分(三选一:①类比论证;②对比论证;③引用论证);举例1分;分析1分
(5)“许”和“忤”的意思分别为“同意、违背”,两者形成对比,引人深思,说明他们不会任人唯贤,揭示社会上庸才存在的原因.
答案:
(1)A
(2)选拔人才应以是否能胜任其职为标准,而不应以门第为要,主要应看其才德.
(3)D
(4)如:“仆闻农夫之为田也,不以羊负轭;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系族,惟其贤,不鄙其侧陋.”运用了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用农民不用羊耕地、商人不用猪拉车,来和“选拔人才”类比.
(5)以执政者的“许”和“忤”作鲜明对照,引人深思,揭示社会上庸才存在的原因.
【参考译文】
郁离子对执政者说:“如今录用人才,是只凭凑数呢,还是认为贤良而依靠他图谋治国呢?”执政者说:“也就是选取那些贤良者而录用的!”郁离子说:“倘若如此,那么相国的做法和说的话就大不一样了.”
执政者说:“为什么这样说呢?”郁离子说:“我听说,农民耕田,不用羊负轭;做买卖的商人赶车,不用猪担任骖服.因为知道它们不可能成事,恐怕被它们坏了事啊.所以夏、商、周三代取士的办法,首先必须学习,而后才可做官;必须用处理政务考核他,若有才能,就录用他.不管他的世系家族如何,只看他是否贤良,不轻视那些有才德而地位卑微的人.如今担任法度纲纪职务的人,寄托着一个国家如同耳朵、眼睛那样重要的使命,要严格选拔.只看仪表服饰行吗?只看言谈举止行吗?你却不能公平对待天下的贤士,而录用的全是那些世家贵族的后代及与自己关系亲近的纨绔子弟为官.你如此‘爱国家’的做法,还不如农民爱耕田、商人爱车马的做法呢.”
执政者虽然口头上同意郁离子的话,但内心却不服从他的主张.
(2)“农夫不以羊负轭,贾子不以豕骖服”,译为“农民耕田,不用羊负轭;做买卖的商人赶车,不用猪担任骖服”,羊不适合耕地,猪不适合拉车,所以要选有用的东西,适合的东西.即:选拔人才应以是否能胜任其职为标准,而不应以门第为要,主要应看其才德.
(3)“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译为“如今担任法度纲纪职务的人,寄托着一个国家如同耳朵、眼睛那样重要的使命”,故选D.
(4)论证方法1分(三选一:①类比论证;②对比论证;③引用论证);举例1分;分析1分
(5)“许”和“忤”的意思分别为“同意、违背”,两者形成对比,引人深思,说明他们不会任人唯贤,揭示社会上庸才存在的原因.
答案:
(1)A
(2)选拔人才应以是否能胜任其职为标准,而不应以门第为要,主要应看其才德.
(3)D
(4)如:“仆闻农夫之为田也,不以羊负轭;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系族,惟其贤,不鄙其侧陋.”运用了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用农民不用羊耕地、商人不用猪拉车,来和“选拔人才”类比.
(5)以执政者的“许”和“忤”作鲜明对照,引人深思,揭示社会上庸才存在的原因.
【参考译文】
郁离子对执政者说:“如今录用人才,是只凭凑数呢,还是认为贤良而依靠他图谋治国呢?”执政者说:“也就是选取那些贤良者而录用的!”郁离子说:“倘若如此,那么相国的做法和说的话就大不一样了.”
执政者说:“为什么这样说呢?”郁离子说:“我听说,农民耕田,不用羊负轭;做买卖的商人赶车,不用猪担任骖服.因为知道它们不可能成事,恐怕被它们坏了事啊.所以夏、商、周三代取士的办法,首先必须学习,而后才可做官;必须用处理政务考核他,若有才能,就录用他.不管他的世系家族如何,只看他是否贤良,不轻视那些有才德而地位卑微的人.如今担任法度纲纪职务的人,寄托着一个国家如同耳朵、眼睛那样重要的使命,要严格选拔.只看仪表服饰行吗?只看言谈举止行吗?你却不能公平对待天下的贤士,而录用的全是那些世家贵族的后代及与自己关系亲近的纨绔子弟为官.你如此‘爱国家’的做法,还不如农民爱耕田、商人爱车马的做法呢.”
执政者虽然口头上同意郁离子的话,但内心却不服从他的主张.
看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规执政...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某羊厂,有36只羊,要你在7天内宰完,但是每天必须宰杀的数量是单数(倚数)?算一个符合问题有请某羊 2020-05-16 …
读书破万卷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入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点悟.这句话大概是什么意思, 2020-06-13 …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2020-06-13 …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 2020-06-13 …
初一期末考差了怎么办,我全校有1000人左右,我考了650名.我害怕父母训我,我该怎么办,我害怕父 2020-06-14 …
学校组织了一次名著阅读情况调查,八年级(1)班的调查统计数据如下表。项目人数阅读情况怎样阅读经常偶 2020-06-19 …
从1加到1001和是偶数还是倚数为什么 2020-06-30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形骸/惊骇稽考/稽首镣铐/瞭望混水摸鱼/浑身解数B 2020-07-12 …
北平的冬季(节选)(郁达夫)阅读答案郁达夫在寒冷的冬日李留下了温暖而悠长的记忆.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用 2021-01-0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静夜良伴文/琦君①夜深倚枕阅读,鼻子尖上忽觉痒酥酥的,垂下眼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比 2021-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