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根据课文:灯光王愿坚那是1947年的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在一个名叫沙土集的村子里,紧紧围住了国民党的五十七

题目详情
根据课文:

                        灯 光

                           王愿坚

那是1947年的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在一个名叫沙土集的村子里,紧紧围住了国民党的
五十七师。一场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浓密的沙柳丛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
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我认识,他是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却已经是一位有8年军龄的指挥员了。他长
得很俊,一张鸭蛋脸•红扑扑的;那长满茸毛的嘴巴,微微咧开着,总像在微笑。无论什么环境,他那身军装
总是干干净净,整齐地贴着他颀长的身躯,好像灰土从来不沾他的身。今晚的战斗,就由他带领突击连突
破守军的围墙,为全军打开一条进攻的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
坐着。只见他一手夹着自制的卷烟,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但没有点烟,却借着火柴的亮光看着摆在膝头

上的一本破书。我看清楚了,那是一幅插图,画着一盏吊着的电灯,灯下,一个孩子在聚精会神地读着书。
火柴熄灭了,他依旧一动不动,默默地沉思着。

好半天,他突然俯到我耳边,问道:“记者,你见过电灯? ”我被他问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
的是真话。从小生在农村,那玩意儿真的没见过。

“听说那玩意儿真好,一按电钮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火柴,点燃了烟,然后又向那图画望了
一眼,深情地说道:“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用上电灯,让咱们的孩子们也在那样的灯底下学习,那该多好
啊! ”他没有再说下去,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天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中去了。

半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抒响了。随着三发绿色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
的炸药爆炸声。围墙被炸开了一个缺口,突击連冲进了突破口,可就在这时,突破口上忽然沉寂了。原来
敌人连续发来了几排炮弹,正在中途的后续部队遭到了炮火的袭击,出现了短暂的混乱,战士们在黑暗里
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这可是个危急时刻,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向着黑暗里张望着。突然,我们眼前腾
起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光不算太亮,可是对于暗中寻找突破口的部队,已经足够了。二梯队向着亮
光冲过去,突破口上重又响起了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这一星火光正是从郝副营长手里发出的。就在这千钓一发之际,他划着了火柴,点燃了
那本书,高高地举起来,为后续部队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当然,也因为这光亮,他暴露了自己,献出了年轻
的生命。

这位年轻的战友,他没有看见电灯……

12. 找出描写郝副营长外貌的有关语句 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郝副营长什么特点。

13.        (郝副营长) “借着火柴的亮光看着摆在膝头上的一本破书”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4. 对“因为这光亮,他暴露了自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句,下面说法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

   A. 他可能缺乏作战常识,不知道光亮会暴露自己,以致造成不必要的牺牲。

   B. 他应想些其他科学办法解决问题,而不该以生命作代价。

   C. 他在千钧一发之际,想到的只是战斗的胜利,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D. 表现了他具有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5. 文章结尾“这位年轻的战友,他没有看见电灯……”有什么表达作用?

16. 本文以“灯光”为题,有什么含义?试作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2.“一张鸭蛋脸颀长的身躯。”这些描写表现了郝副营长健康、英俊、乐观、可亲、爱整洁的特点。13. 为后文写郝副营长的壮举(划着了火柴……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埋下了伏笔。14. AB15. 最后一句呼应文题,意味隽永。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