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字,做1—5题。总有一刻,不同寻常马德①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做1—5题。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马  德

    ①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 妈妈,我要那个 ! 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③“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 ”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④“不,我不走,我要! ”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⑤“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⑥“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

⑦“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⑧“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钱去了,我就现在要! ”

    ⑨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⑩“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11)“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 ”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12) 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13)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14)“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 ”说完后,她站起来,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看她的孩子走开了。

(15)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16)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17)“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18)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19)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选自《中国青年》)

1.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这篇小小说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词语:

(1)小说第②段“妈妈,我要那个!”一句中的“那个”能否换成“冰激凌”?

(2)第(11)段“一巴掌拍在孩子子的屁股上”一句中的“拍”为什么不用“打”?

3. 用批注法点评小说第(12)节“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一句。

我的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请把你的看法写下来。(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略 2.品味词语: (1)“那个”不能换成“冰激凌”,因为用“那个”表明孩子不知道他想要吃的东西叫什么,也就表明这个孩子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更加符合他家的境况。 (2)“拍”不能换成“打”,这两个词在表达意思的程度上不一样,“打”比“拍”程度要重,所以用“拍”才能恰当的表现母亲既生气但又不忍过分责罚孩子的矛盾与无奈之情。 3. 如:周围人的反应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事情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用这些人的自私与冷漠来衬托那位“衣着光鲜”的妇人的仁慈与善良。 4. 小说的结尾在形式上使作品结构更完整;内容方面能起到以小见大、揭示并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的作用。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这个世界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5. 第一问:扣住“爱心”“善良”“智慧”等关键词回答即可。 第二问示例: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变得更精彩。生活窘迫的弱势群体比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关爱与扶持,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像小说中妇人一样,只要白已有这个能力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阳光与温暖。(言之成理即可)
看了阅读下面文字,做1—5题。总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孩子比同龄孩子矮是什么原因 孩子比同龄孩子矮怎么办  2020-03-28 …

12岁的男孩小莫,小学时一直是班干部,是大家公认的乖孩子。可是,他从小跟外婆住,很少和同龄孩子玩耍  2020-06-20 …

孩子像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近大门()A表示比喻好像B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孩子像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近  2020-06-26 …

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3分)风靡数十年的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将迎  2020-07-01 …

男孩与女孩带着1只狗去散步.他们同时出发,但速度不同.男孩3公里/小时,女孩2公里/小时,狗速5公  2020-07-14 …

你们一定行,挑战自己吧!1.男孩与女孩带着1只狗去散步.他们同时出发,但速度不同.男孩3公里/小时  2020-07-26 …

该报什么兴趣班?又到了该报兴趣班的时候了我的孩子5岁多了可是对数学不太喜欢,别的同龄孩子都会做十以内  2020-10-3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想象胡同铁凝少年时,由于父母去遥远的五七干校劳动,我被送至外婆家寄居,  2020-11-17 …

邻居家16岁的大男孩同爸爸整天吵架,爸爸一气之下扬言要断绝同男孩的父子关系,大男孩则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2020-11-23 …

尽管我同意孩子上课外补习班的观点,但是我却不希望孩子们上太多的补习班,在我看来,孩子应当在学校认真听  20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