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春夜闻笛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注:本诗是中唐诗人李益谪迁江淮时所作。(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夜闻笛
李 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本诗是中唐诗人李益谪迁江淮时所作。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思乡与怨望之情。
(2)通过“寒山”“笛声”“大雁北飞”等意象传达了乡思;人与雁相比照,雁归而人留,春回大地而人不暖,写出了乡愁与不尽的怨望。


(要抓住诗题、诗句、意象、关键字,根据问题指向,准确作答。)
这首诗是写淮北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起的思归之情。前二句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于是,诗人想起那大雁北归的传说。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后二句即用这个传说。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与大雁相比,迁客却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显然,这里蕴含着遗憾和怨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
  诗人以恍惚北方边塞情调,实写南谪迁客的怨望,起兴别致有味;又借大雁春来北飞,比托迁客欲归不得,寄喻得体,手法委婉,颇有新意。而全诗构思巧妙,感情复杂,形象跳跃,针线致密。题曰“春夜闻笛”,前二句却似乎在写春尚未归,所以有人“吹笛唤春归”,而迁客不胜其悲;后二句一转,用回雁峰传说,想象笛声将春天唤来,一夜之间,大雁都北飞了。这一切都为笛声所诱发,而春和夜是兴寄所在,象征着政治上的冷落遭遇和深切希望。在前、后二句之间,从眼前景物到想象传说,从现实到希望,从寒山笛声到迁客,到洞庭群雁夜飞,在这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叠现之中,动人地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它以人唤春归始,而以雁尽北飞结,人留雁归,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间,有不尽的怨望,含难言的惆怅。
看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古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写出古诗  2020-04-26 …

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⑵.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诗中哪景物描写显示出了时  2020-06-13 …

当你吹笛子时,用手指按住或放开不同的孔就会发出变低不同的声音,奏出动听的乐曲,笛子是靠发声,若将笛  2020-06-25 …

当你吹笛子时,用手指按住或放开不同的孔就会发出变低不同的声音,奏出动听的乐曲,笛子是靠发声,若将笛  2020-06-26 …

汽车在通过隧道时,为了粗略估计到隧道口的距离,鸣笛后,继续以15m\s的速度向前行驶,3秒后听到前  2020-07-05 …

根据意思写诗句"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看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悠扬的  2020-07-06 …

小红同学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笛子吹的也很棒,当她用不同的力弹钢琴时,钢琴发出声音的不同,琴声  2020-07-08 …

根据诗意写词语1、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看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穿来的悠扬  2020-07-10 …

物理题多谢帮忙列车以122.4千米/小时的速度在平直的铁路上行驶,在列车行驶的前方铁道边站有一人,  2020-07-18 …

名著《鲁宾逊漂流记》的填空题笛福赐予鲁宾逊命运的起起伏伏:一时是(),一时是商场中败北;一时是(),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