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这篇短文,然后回答问题。藏在地下的生命(有删节)叶延滨一种用根系来繁衍种群的植物,生命是藏在地下的秘密。只要根不死,它就会在春天给你一个惊奇:满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这篇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藏在地下的生命(有删节)

叶延滨

  一种用根系来繁衍种群的植物,生命是藏在地下的秘密。只要根不死,它就会在春天给你一个惊奇:满山遍野的笋。当它开花的时候,那就是死神要降临了,花的意义在竹子是与其他的植物不一样的,而这一点,我们往往忘记了。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士大夫以竹自诩。竹子能得到士大夫阶层以及多数知识分子的认可和喜爱,不能不说是因为在文化进程中曾有的历史地位使然。竹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的记录者,以后担当此任的纸,也是竹子的再生品。竹在植物种群中,无疑具有知识分子的象征,特别是平民知识分子的象征。

  ……其实,人们对竹十分“无情”,索取得太多。竹制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屋、棚、门、窗、桌、椅、席、篮、筛、筐、篓、帘、筷、签……基本上令其粉身碎骨!

  这是精妙绝伦到残酷的技艺。把一根几丈长的竹竿,用竹刀劈开、剖薄、划细,直到变成头发丝一样,细长、柔柔的竹丝,然后编成各式各样的器具。看来,动物和植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在面对死亡时,一个要表示抗议,一个不发表意见。

  漓江风光最美处在阳朔到桂林之间,在这一段天然美景中,最美的是两岸的凤尾竹。原先两岸没有这样成林的竹,江水美,山势好,但在江水和群峰之间的两岸,多有世俗的败笔:农舍、堤坝、田径……

  蜀地最大的一片“竹海”在蜀南地区,一望无垠,竹涛竹浪,滴翠流碧。在这个世界只有竹子生长茂盛,其他的植物几乎找不到。竹子生长迅速,一旦成了气候,它们便用地下根系抢占土地,用雨后春笋奇妙地伸长特技抢夺阳光,成千上万枝瘦竹的联合行动,使这个世界成了竹子王国。

  然而,单一性的风采,也是生命力的美。单一性的危机,就是生命面对挑战的脆弱。当成片的竹林开花,竹海就会成为死海。而只爱食竹的熊猫,也因单一的食物爱好,即将濒临绝境。

  郑板桥画竹有名,但我看他画的竹,并不高明,简洁而已。让他笔下的竹出名的是题诗:“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这就有点酸了,你若是竹,你敢开花吗?苏轼笔下的竹子则是另一味道,他在《初到黄州》一诗中写道:“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东坡因罪入狱,后得皇帝赦免,被贬放黄州,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涯。命运如此不济,诗情依旧清爽豁达,还能闻到山上新笋香味。竹之性情,也因人而异乎?

(1)选文第一段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

(2)士大夫阶层和多数知识分子为什么都“认可和喜爱”竹子?

________

(3)为什么说竹编技艺是一种“残酷的技艺”?

________

(4)文章末尾分别引用了苏轼和郑板桥的诗,你读出了什么意味?

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这一点”指的是:竹子开花的时候,那就是死神要降临了。   (2)竹子外形瘦,身形直,有骨节。瘦,意味着生活淡泊清贫;直,意味着坚持品格操守;节,则意味着不畏强权威势。如此等等,都是知识分子...
看了阅读下面的这篇短文,然后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文明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二十一种文明都是哪些?  2020-04-26 …

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梭伦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  2020-05-14 …

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  2020-05-14 …

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在公元()左右发明的,这种文字在埃及使用了近(),才被别的文字取代.象形文字是古  2020-05-23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  2020-06-06 …

限制和限定的区别这题要选什么八股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  2020-07-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金文是指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古人习惯于将铜称为金,因  2020-07-21 …

英汉两种文化在对事物的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如使用英语的人对年龄、收入、体重、婚姻状况等问题都要回避,  2020-11-05 …

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  2020-11-14 …

韩愈在李杜之后开创了一种奇险诡谲的新诗风。试析这种文风在《听颖师弹琴》中是如何体现的。  202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