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在绘画语言中,底色是一幅画的精神,是画的基调,光影、线条是色相。底色自始至终影响着画者的情绪,色与相或许是主题,或许是点缀,它总是写在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在绘画语言中,底色是一幅画的精神,是画的基调,光影、线条是色相。底色自始至终影响着画者的情绪,色与相或许是主题,或许是点缀,它总是写在底色上的叙述。

看画如此,看人亦然 。有些人骨子里自卑,有些人天生的自恋,有些人敏感,有些人宽厚,这些潜意识多是童年的延伸,是性格的底色。

许多人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童年,生命的底色总是在你不谙世事的时候就悄无声息地打好了。

伊莎朵拉?邓肯说,贫困使她的母亲无法为孩子们请仆人或家庭教师,而恰恰是这种自由放任的童年赋予了她“一种自然发展的生命”,成就了伊莎贝拉?邓肯无拘无束的舞蹈风格,她的舞姿自由飘逸,浪漫不羁,一反传统芭蕾的种种规范与教条,不羁的舞姿来自不羁的爱,不羁的生命意识,以及不羁的自由性格……而这所有的“不羁”来自童年生活的无拘无束。

伊莎贝拉?邓肯出生在海边,成长在海边,冰心也是在海边长大的,她笔下的海是温柔的、秀美的;有少女的圣洁和母性的祥和,它不象邓肯的海,充满了生命的神秘和野性;也不象海明威的海,粗犷而惊险,激荡着人与自然搏斗的气魄。冰心的海,是天使的梦境。因为她的母亲,温柔如静美的月亮:“我半夜醒来,开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的在她的爱光中睡去”。也因为她的父亲,庄严若清晨雍容灿烂的太阳,他们共同给了她温暖幸福的童年。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的一生都装在一个由亲人的温情和优裕的物质生活构成的“玉壶”里,不经风雨、不历尘埃,一辈子都是一个“女孩”,咏颂着甜美的诗句,做着依稀的梦。活到八十岁,依然童真,依然单纯, 这是她的美丽,也是她的局限

为文如此,为人也一样。

我读胡兰成写的《民国女子》,印象最深的张爱玲写给胡的绝交信:“我已经是不喜欢你了,当然你是早就不喜欢我了,因小劫故,一直未……你不必再写信来,即便是写,我也是不看的。”随信附上一笔不菲的稿酬,算是她对他最后的资助。

男欢女爱到了缘分终了,放手是正着,但走得如此风度并不多见。“如果你爱他,那么成全他,如果已经不爱,那么成全自己。”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她的童年却是阴郁的,像旧上海的阁子楼,偶尔有阳光射进来,也被灰尘遮挡得细碎而且灰暗。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去了法国,父亲是个沾染了一身恶习的没落少爷,后母也和张爱玲水火不容。缺少爱、缺少温暖的童年使得张爱玲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极端自恋。因此,分手时做到如此大气,成全的当然是她自己。张在情感上的孤独缘于她内心的自恋和自傲。

性格决定命运,而童年的际遇决定了性格。

胡兰成说“人是要自己亦是美人,在陌上拾得旧花钿,才能知昨天有美人在此经过的 。”文明是祖先遗在时光阡陌上的“花钿”,有人看到的是绿锈斑驳的金属,另外一些人却可以在上头瞥见逝去美人的款款风姿。骨子里的底蕴不一样,解读万物的眼光当然不一样。

“诗词歌赋,穷而后工”,没有艰难困苦,看不透人生的深度,从这点看,冰心写来写去都是童话,都是梦境,张爱玲一枝纤笔,穿透人世。

还是那句话, 人,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童年

                                          (节选自《书摘》2007.12,有删改)

15.文中第二段写到了“看画如此,看人亦然”,请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6分)

   (1)如此:                                                                

   (2)亦然:                                                                 

16.文中写到“这是她的美丽,也是她的局限”,请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是她的局限”?(4分)

                                                                             

                                                                             

17.作者在文中引用了胡兰成的话“人是要自己亦是美人,在陌上拾得旧花钿,才能知昨天有美人在此经过的”,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18.作者认为“人,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童年”,请分别联系伊莎贝拉?邓肯、冰心和张爱玲的事例,阐释这句话的内涵。(6分)

   (1)伊莎贝拉?邓肯:                                                      

   (2)冰心:                                                                

   (3)张爱玲: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5.如此:要注重画的底色,而不是只看它的色与相。亦然:要注重人在童年时形成的潜意识,而不是只看表面的性格。16.因为她没有经过艰难困苦,看不透人生的深度。所以写的都是童话和梦境,而不能穿透人世。17.(1)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赏鉴需要自己有相应的底蕴。   (2)引出下文的观点,骨子里的底蕴不一样,解读万物的眼光就不一样,从而进一步说明了童年的际遇对于人的一生有着极重要的作用。18.(1)邓肯正是因为拥有一个自由放任的童年,才成就了她无拘无束的舞蹈风格,不羁的爱,不羁的生命意识,以及不羁的自由性格。   (2)冰心正是因为她温柔的母亲和庄严的父亲给了她温暖幸福的童年,才让她一辈子都保持童真和单纯。   (3)张爱玲的自恋和自傲也来源于她的阴郁的,缺少爱和温暖的童年。
看了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