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长安秋望杜牧山行杜牧写景角度和表达情感有什么不同

题目详情
长安秋望杜牧 山行杜牧 写景角度和表达情感有什么不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杜牧诗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主要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叹遥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势;“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观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纯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高气爽的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廖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登高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比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幻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欣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辽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极佳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是诗人胸襟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高洁广阔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风格.

  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
看了长安秋望杜牧山行杜牧写景角度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没有秋虫的地方阅读题答案(1)第一段写此地“不容留秋虫“.”秋虫也“不屑居留”,作者要表达什么想法  2020-05-16 …

《吕氏春秋》是不是就是《春秋》?我记得一本书上写的《春秋》作者:吕不韦到底是如何?电脑上是写吕不韦  2020-06-04 …

天净沙·秋思特时特训上答案这两首小令都描写了秋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  2020-06-11 …

急求一篇中秋节英语作文!请按要求写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你的美国笔友Mike请你在他们  2020-06-16 …

却道天凉好个秋表达了什么老师让以却道天凉好个秋为题,写一篇短文,这句话表达了什么呢,我写乐观轻松洒  2020-07-12 …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秋景萧瑟,故古人常以秋景写哀情,例如杜甫《登高》里一句诗句  2020-07-16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伟大的思想家  2020-07-28 …

1.故都的秋作者写“秋蝉”“秋雨”虽然详略不同,但表达方法都是一致的.它们都运用了(),写出了故都的  2020-11-24 …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用比喻、对比的手法写出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不同,生动、贴切、有趣。请联系  2021-01-01 …

《水调歌头》写苏轼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之感,词中表达了《水调歌头》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