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长安秋望杜牧山行杜牧写景角度和表达情感有什么不同
题目详情
长安秋望杜牧 山行杜牧 写景角度和表达情感有什么不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杜牧诗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主要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叹遥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势;“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观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纯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高气爽的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廖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登高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比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幻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欣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辽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极佳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是诗人胸襟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高洁广阔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风格.
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
杜牧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杜牧诗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主要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叹遥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势;“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观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纯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高气爽的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廖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登高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比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幻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欣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辽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极佳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是诗人胸襟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高洁广阔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风格.
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
看了长安秋望杜牧山行杜牧写景角度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没有秋虫的地方阅读题答案(1)第一段写此地“不容留秋虫“.”秋虫也“不屑居留”,作者要表达什么想法 2020-05-16 …
赏析杜甫的《登楼》赏析一下杜甫的《登楼》,要作者简介,诗意,主旨,要表达什么 2020-06-09 …
杜牧秋夕所要表达的意思杜牧《秋夕》一诗中要表达什么? 2020-06-09 …
杜牧《赠猎骑》咬文嚼字之问.求教!杜牧《赠猎骑》中的“凭君莫射南来雁”中为何用的是“凭”应该怎样理 2020-06-09 …
长安秋望杜牧长安秋望杜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1、全诗描写出了秋天什么样 2020-06-09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为什么不是三春三夏三冬呢?春夏秋冬都可以表达其中的意思,为什么在 2020-06-17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典故我已经都知道了,我现在想知道的是这一句话通常被 2020-06-17 …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诗人通过描写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感情通过描写什么表达了什么的感情? 2020-06-21 …
杜秋娘、杜十娘、杜丽娘三者什么关系﹖ 2020-06-25 …
杜普是什么人穿什么主要作品有什么和什么的他的作品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韩愈称赞李白和杜甫说, 2020-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