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黄昏萨特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黄昏
萨特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觉得眼前的景色与他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想他这番表演准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非常坦然。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已经被拆掉了,我只好去了另一家旅店。到了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委屈地说道。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
听完,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他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新的香皂。”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躺着一个崭新的椭圆形小纸包。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去寻找这位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发现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神态犹豫地站着。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感激地说道,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急忙跑开了。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中提到那些小人物“荡来荡去、无声无息” “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是为了说明他们是一群被社会遗忘的人。
B.年轻人讲完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意味深长的沉寂,这沉寂里有年轻人想引起对方同情照顾的心理,也有葛尔特茨比对其故事有无破绽的思索。
C.年轻人的诡计被识破之后,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这一份高傲,是对葛尔特茨比的不满,是对自己行为的肯定与满足。
D.本文主要使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葛尔特茨比和年轻人的形象,而塑造老人的形象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
E.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三个失意者的形象,意在通过他们之间的曲折故事,来巧妙揭示小说“坏人防不胜防”的主题。
8.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事,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写的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中的诺尔曼·葛尔特茨比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篇小说的情节设计精巧,题目也富有深意。请你就题目“黄昏”和情节、主题之间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分 析:
此题要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主题、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去分析。A项不仅在说明他们是一群被人遗忘的人,更重要的是在表达“黄昏,是失败者的时刻”的观点,表述不够恰当。C项年轻人的高傲有对葛尔特茨比的不满,是对他的不屑一顾,而不是对自己行为的肯定与满足。D项塑造老人的形象主要使用的是动作描写,而不是心理描写。所以选EB。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分 析:
此题考查关于第三人称叙述的问题,在叙述人称方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在答题时,可结合着小说具体内容,从塑造葛尔特茨比和其他人的形象,小说的主题,故事情节的构思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分 析:
分析人物形象特征,一般要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即人物的言行举止。有时还要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分析概括诺尔曼·葛尔特茨比的性格特征时,要通过分析他的言行举止的描写,从失意落魄、善良热心、善于自我反省几个方面来作答。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分 析:
此题换一种问法就是小说标题“黄昏”在结构和内容主题上的作用。要回读全文,结合着对小说的整体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对标题的含义进行解释,可从真实的时间和延伸意义两方面解释;在结构上,可从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等方面作答;在内容主题方面,标题“黄昏”为老人找不到香皂创造了环境缘由,故能展现故事中各人物的形象,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关于《凡尔赛和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凡尔赛和约》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日B.美国没 2020-06-23 …
名著阅读。罗彻斯特先生的庄园桑菲尔德英文是“Thornfield”,原意是“长有荆棘的地方”。评论 2020-06-30 …
在巴黎和会上,英法两国分歧最大的问题是[]A.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B.处置德国的海外殖民地C.在多大 2020-07-04 …
对签订《凡尔赛和约》目的的叙述,最确切的是A.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B.将德占山东特权转给日本C.惩 2020-07-07 …
晋书嵇绍传翻译“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 2020-07-11 …
牵线搭桥理情节请将下面《简爱》中几个关于简爱曾呆过的地方按情节发展的顺序排列(只写序号).①罗沃德 2020-07-24 …
19世纪末,海军上将梯尔匹茨奉德皇之命将德国海军建成一支可以向英国皇家海军挑战的强大部队。这反映了德 2020-11-13 …
“一个人怎样才是义的,那就是惟独因信”。在该思想的影响下()①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被削弱②德意志出现德 2020-11-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朋友们: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 2020-12-06 …
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主要是由于[]A、防止法国的势力过分膨胀B、需要利用德国干涉苏俄C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