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永遇乐李清照落日熔金①,暮云合璧②,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③,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④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⑨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②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④次第:接着,转眼。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⑥三五:指元宵节。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⑨簇带:妆扮之意。
(1)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这是作者晚年流落杭州逢元宵节时的感旧之作。既有孤寂之情,又有对国家命运的盛衰之感。
B.作者李清照虽答应了朋友的邀请,但心中到底还是不能忘情,今宵独坐,不由忆起往日情形。
C.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情真意切。
D.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不避方言俗语,如叙家常,平淡却入律,通俗非庸陋。
(2)李清照的这首词和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都表现了愁苦、寂寞之情,请比较分析这两首词在景与情关系处理上的不同。(不少于200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误解文意.“谢他酒朋诗侣”中的“谢”是“谢绝”的意思,所以“答应了朋友的邀请”错.
(2)本题考查景与情的关系.分析两首诗中景物的特点(乐景、哀景),再分析感情的特点(乐情、哀情),最后得出景与情的关系.

答案:
(1)B
(2)《永遇乐》运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对比或反衬)(1分).如词的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写的都是乐景(1分),描绘出了“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晚霞像合围的璧玉那样艳丽”“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元宵佳节天气融和”的景象(1分),创设了元宵春意盎然、美好祥和的意境,反衬出(抒发了)作者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愁苦之情(1分).
《声声慢》运用的是以悲景写衷情的手法(正衬)(1分).如词的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的都是悲景(1分),描绘出了“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的图景(1分),创设了冷落、凄清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愁苦相思之情(1分).

参考译文: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答案: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为好.)前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时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四处充满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词人看来,毕竟“春意知几许”,还远不是很浓郁的.虽是“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可是这些年来国事的变化,身世的坎坷,使得女词人产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气”之后,立即指出“次第岂无风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以上三小节结构相类,都是两个四字句,是实写,写客观景色的宜人,紧接着一个问句,反衬出主观的不同感受.归结到本篇的主题:身逢佳节,天气虽好,却无心赏玩.因此,虽然有“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也只好婉言辞谢了.表面上的理由是怕碰上“风雨”,实际是国难当前,早已失去了赏灯玩月的心情.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年汴京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
  词的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中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三五”,指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当时宋王朝为了点缀太平,在元宵节极尽铺张之能事.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从腊月初一直点灯到正月十六日”,真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其中提到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的景象:“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看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六日”条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首词里的“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写的正是作者当年同“闺门”女伴,心情愉快,盛装出游的情景.全是写实,并非虚构.可是,好景不常,金兵入侵,自己只落得飘流异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蓬乱,虽又值佳节,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
  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作者在这首词的下片中,无论是用当年在汴京赏灯过节来作今昔对比也好,还是用今天的游人的欢乐来反衬自己的处境也好,都能更好地刻划出诗人当前的凄凉心情.真是语似平淡而实沉痛已极.更多李清照宋词赏析请关注诗词库的李清照专栏.
  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李俊和张海原来有同样的钱,李俊给张海230元,这时李俊剩下的钱刚好是张海的3/5,李俊与张海原来分别  2020-03-31 …

李叔叔和王叔叔从火车站拼车坐出租回家.当行到全程的60%时,李叔叔下了车;王叔叔又到终点才下车.他  2020-05-17 …

赵明与李华婚前的财产分别为20万元与10万元,10年后离婚时,赵明与李华名下的财产分别为50万元与2  2020-05-22 …

李叔叔的存款是王叔叔的7倍,如果李叔叔取出1500元,王叔叔存入1500元,那么王叔叔的存款是李(  2020-06-07 …

小李买了1000股每股27元股民小李上星期五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7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  2020-11-06 …

小李上周五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5元,下表为本周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星期一每小李  2020-11-06 …

李先生上星期六买进某公司股票7000股,每股27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星期  2020-11-06 …

小王和小李外出玩耍的时候,偶然捡到了3万元钱,小李说每人一半,小王说是自己先看到的要得大头,只给了小  2020-11-07 …

李明有84元小芳有60元他们用去相同的钱去买家具小芳剩下的钱是李明剩下的五分之三小芳现在有多少元.  2020-11-13 …

一道应用题小李和小钱决定把钱省下来的零用钱存了下来,这个月小李存了168元,小钱存了85元,下个月起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