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李白、郦道元的三峡诗文各自表达的重点是什么?

题目详情

  李白、郦道元的三峡诗文各自表达的重点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李白的诗字面上也赞美了三峡山水的奇伟,但主要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无比轻快的船行,表达了自己出峡东返时的无比欢快的心情。(本段以下文字供指导时参考,不必要求学生掌握)其时李白因参与永王起兵事件被朝廷流放至贵州,沿长江逆行,西往流放地途中行至白帝城时遇赦,诗人大喜过望,即刻掉头东返,其无比轻松的心情觉得船行的速度也特别的快了。同一时期另一首《上三峡》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此时诗人西行流放,船经黄牛山。此山很高,加上水流曲折,船行几日仍可望见,民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于是诗中说:“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头发都白了,也是借景抒情,借行船的艰辛,表达了心情的沉重苦闷。而《早发白帝城》,半途遇赦,借三峡快速的下行船表达了一扫沉闷心情的喜悦之情。当然也是以自己愉快的心情欣赏三峡奇伟的山水。不少注释都有引用郦道元《三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段话作为解读的参照。有人就过于较真的讲,认为诗人主要是写出了实况,写出了三峡急流的壮观。其实郦文指的是夏天发大水时的特殊情况,而且文中明确指出,此时上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绝了,只是在“王命急宣”的特殊情况下才出现这种冒险的行径。李白似无必要冒此风险。而且李白写此诗时是公元759年的春天,不是发大水的夏天。此事有诗为证,即遇赦东返途中同时所作的《荆门浮舟望蜀江》。蜀江即四川境内的长江,此时诗人由蜀入楚,即将抵达前诗所说的江陵,即最后两句“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江陵的灯火遥遥在望,楚成王时所建的渚宫城应该到了),并以同样愉悦的心情描绘了两岸秀丽的风景。其中开头四句中有二句道:“春水月峡来”“正是桃花流”,桃花流即桃花汛期,和“春水”一样指明了是春天。再者郦文这段说法来源于更早的《荆州记》(详见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早发白帝城》注),文字几乎一模一样,而《荆州记》原文中多一个“云”字(“有时云朝发白帝……”),即有据说之意,可见都是转述,仅供参考(发现、引用资料是《水经注》的一大成就)。总之,木船日行千里在古代是难以想象的速度,李白的夸张或者说借助这段说法,正是更突出表现了他无比欢快的心情。退一步说,即使真是“千里江陵一日还”,全诗的重点还是表达诗人欣喜若狂的欢快心情,这从李白流放遇赦前前后后的诗歌可充分看出这一点。

  郦道元的《三峡》的表达重点在该课的练习解答中已有说明,主要是写实性的说明,意在描写出三峡的地貌特征和四季山水的奇异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欣赏赞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