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友人(唐)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注]水国:指多湖泊河流之地。蒹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 友 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水国:指多湖泊河流之地。蒹葭:芦苇。

1.诗歌的一、二句运用了哪些些意象?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2.诗歌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蒹葭、霜、寒月、苍山(2分) 凄清,冷寂(2分)

2.第三句“谁言千里自今夕”,看似慰勉之语,(2分)但紧接一句“离梦杳如关塞长”,着一“杳”字状写出相隔相离无有穷期,足见诗人与友人离别的苦痛。(2分)


1.
分 析:
本题找出意象并不难,难的是意象特点的概括,这里要抓住诗中的形容词“寒”“苍苍”,结合诗句来理解。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点评:
诗歌里,形象和情意结合被称作意象,意象是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一个重点。考查意象的题目 主要有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形象与内容情感的关系、理解形象的寓意、表现形象的技巧、通过形象理解意境、通过形象理解哲理等。题型常用简答,也可用填空。对诗歌意象的体味,实际上是对诗歌的色彩、构成、情味等作出具体理解。可以采用“意象类型找位法”来分析,即诗歌意象一般可分为情、物、景、事、古迹等类型,而每一类中的景物或事物、古迹等,往往有特定的文化积淀 形成独特的意蕴寄托,我们要做这方面的积累。同时,要结合对作者的个体认识和对时代背景的联想。分析这些景物等与作者的“情”的结合点在哪里,体味其独特意味,感受其独特形象,如此,才能准确而有创建性做题。

2.
分 析:
“谁言千里自今夕”中“千里自今夕”是用典。蜀汉诸葛亮送费囗出使东吴 有“万里之行始于此”。薛涛此时也是在蜀地即将送别友人远行。从“万里始于此”出“千里自今夕”之句 是诗人切身体验到的 那份自古而遥对于离别苦痛的深沉表达。友人与自己的千里之别 自是从今日开始了。但诗人紧接着说到:“离梦杳如关塞长”。我的梦杳而去 它能够跨过迢迢关障 追随你到遥远的关塞。诗人对友人一往情深的留恋将使她能在千里长梦中跟随着友人一同到达远方。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点评:
考点的重点在于把握诗歌的内容 体味诗歌抒发的情感 以及在某个问题上的观点态度。诗歌是一个整体 对思想内容和观点的把握要以语言审读为基础 以形象鉴赏为突破 以表达技巧特别是艺术构思的把握为动力 全面分析。做这类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先抓住诗歌的标题,从而了解诗歌的题材,即诗歌的主题类别。比如本诗从标题看是送别诗,我们可以结合送别诗常表现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分析,可以就比较容易了。

 

看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下列各题。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  2020-05-14 …

唐某户籍所在地在甲市高林区。但其经常居住地为甲市铁塔区。2013年6月,唐某因酒后驾车被甲市沙城区  2020-05-31 …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本诗前两句写景  2020-06-19 …

求老师解答:十五夜望月唐王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  2020-06-19 …

中敌对月唐曹松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注释①曹松,晚唐诗人  2020-06-29 …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  2020-11-04 …

阅读材料,做出判断。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  2020-11-04 …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  2020-12-18 …

2004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秋晚会”共分四个篇章,其中第三篇章为“望月思乡——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  2021-01-01 …

中敌对月唐曹松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注释①曹松,晚唐诗人,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