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茅盾散文《风景谈》末段,回答问题。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
阅读茅盾散文《风景谈》末段,回答问题。
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 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
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1.作者插入一段有关贴照簿上小号兵的描写,其作用是
[ ]
A.贴照簿的小号兵形象是真有其事,这样的内容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B.体现出散文的特点;“形”的散,有利于丰富文章内容,突出“神”的聚--表现小号兵的形象。
C.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个号兵形象相互对照,为下文主题的揭示作了铺垫。
D.使山岗上小号兵形象更加真切、丰满、清晰。
2.对划线两句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红绸子的暖色与刺刀寒光的冷色互相映衬,表现两个战士的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的形象。
B.用红绸子的动与刺刀的静互相映衬,显示出一种既生机蓬勃又庄重肃穆的气氛。”
C.用吹喇叭的小号兵和荷枪的战士的两个形象互相对照显示感人的民族精神。
D.“我看得呆了”一句写人的震惊心理,从侧面描写了风景激动人心,显示了民族精神的感人力量。
3.对结尾一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指自然风光和两个战士的活动。
B.“伟大者”指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
C.前一个风景是指民族精神化身的两个战士的形象,用引导表示强调。
D.这节议论,不仅揭示了上节文字的深刻含义,而且和文章中其他议论段一起成为连接六个“画面”的线索。
4.为这两节文字拟个标题:________。
5.“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以这两节为例,指出它的“神”是什么?它的“形”主要指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又是什么?
答:
解析:
1.D 2.C 3.C 4.北国晨号 5.“神”指延安抗日军民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形”是两人战士的形象;两者的结合点是“风景”。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得书苏轼晓来风细。不会鹊声来报喜。却羡寒梅。先觉春风一夜 2020-05-13 …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 2020-05-16 …
向着墙发声,回音和发声的速度一样吗?我是说从墙发回来的声音哦,我这里在确定一下哦 2020-06-04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马致远(元)鱼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2020-06-09 …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元)马致远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2020-06-11 …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每问3分)潇湘夜雨马致远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2020-06-11 …
白云深处有人家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岸猿声蹄不住只缘身在此山中碧水东流至此回三万里河东人海黄河远上白云间 2020-07-05 …
请问这个例子的预付年金现值是多少,怎么算出来的?我们有一个1000万的分期销售合同,签订合同时收到 2020-07-07 …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元)马致远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2020-07-26 …
1、混响在声源停止振动时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可以听到这段时间内的声音(即再次听到).请问,混响可 20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