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两汉时期选官吏最主要途径是什么?其中,在东汉时期这种选拔方式的主要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又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影响?为什么说

题目详情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两汉时期选官吏最主要途径是什么?其中,在东汉时期这种选拔方式的主要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又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影响?为什么说隋唐创立、唐朝完善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制度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察举制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它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①西汉:汉武帝时,建立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其中察举是两汉最主要的选官途径;②东汉:注重孝廉一科,先是乡党声望,后是门第族望,累世公卿因此形成和发展.目的: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实质:是一种选官制度为了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於开皇七年587年命各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隋炀帝在大业元年605年设进士科取士,成为以后的科举.在整个隋朝的三十八年内,总共举行了四至五次科考,总共取秀才、进士十二人.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唐朝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则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常科的考生有生徒和乡贡,常科名目很多,依据应举人的条件和考试内容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生徒是在国子监(国子学、弘文馆、崇文馆)、各地学馆入学考试合格的学生.乡贡则是通过府试、州试的人,又称举人;考头名的称解元.通过朝庭尚书省的省试者称为进士及第,考头名的称状元,其余分甲第和乙第.
唐朝初年,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26年),以郎官地位太轻,改由礼部侍郎主持.唐代科举中最常见的科目是进士和明经.进士一般试帖经、杂文、策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明经一般试帖经、经义、策论.所以进士和明经的区别主要在於辞章和经义.当时人重进士和轻明经.进士每年录取名额不过三十人,加上明经也只有百人左右.
除了每年的常科考试外,还有临时不定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叫制科.唐代制科的科目见於记载的就有百种,如博学宏词科、文经邦国科、达於教化科、可以理人科等.参加制科的人不仅有白身,也包括有出身和官职的人.应试者可以由他人举荐,也可自荐.开元以后,全国参加制科的人「多则两千,少犹不减千人」,所以「所收百才有一」.考试以策论为主,也考经史和诗赋.录取后「文策高者,特赐与美官,其次与出身」.制举以开元时期为最盛,文宗太和以后就很少举行了.
代的科举仍然留有一定的举察制影子.例如:士子在应试前,流行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社会名流,希望名流能向主考推荐.除了武则天主政的一段时间外,唐代的科举没有糊名的习惯.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这样做的原意跟举察一样,是希望可以兼顾人材在试场外的表现.但同时这亦无可避免造成了不公平,出现士子与考官之间的利益瓜葛.到了唐末吏治败坏时,弊病更甚.
看了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经历了一个...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物质一定相同的是分子数吗可稀有气体不是以原子的形式存在的吗?这又怎么说  2020-04-25 …

本科生毕业论文,引用,多少字一段不算抄袭?对于多次引用同一篇文章,又是怎么算的我一段文字,有的修改  2020-05-12 …

仿写:如果哥伦布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辟风斩浪,扬帆远航,他又怎么会有发现新大陆的壮举?仿写,除  2020-05-16 …

为什么奴隶社会的商人属于剥削阶级?是不是他们的政治地位与以后的商人不同?我的书上说他们和传统意义上  2020-06-17 …

语言表达题要求前后内容、句式对应生命是花.悲观者说,是又怎样?开败了也就没有了;乐观者说,————  2020-06-25 …

9、你的身上大约有l800万亿个细胞,这些细胞().A.大小相似B.形态相似C.结构相似D.功能相  2020-07-25 …

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里说“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者不愿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2020-07-25 …

正弦定理的小问题42.9cm乘以sin81.8°再除以sin32.0°,请问长度乘以正弦这怎么算,  2020-07-30 …

比喻多做事,反而不恰当用成语怎么说?还有不辞辛劳没有一点怨言这又怎么说?,  2020-11-23 …

关于食物链的问题书上都说食物链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那么蚊子→人→青蛙→蚊子这怎么说如果说蚊子算是寄生的  20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