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而当时,在1万人中的大学生: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秦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分别指哪些时代? (2)材料二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材料四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并说明促成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方式。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 (1)秦汉:隋唐;元明清。 (2)新航路开辟,人类从此由分散独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3)美国。原因:在教育发展程度方面,美国高于英国;在重要发明和生产管理方面,美国领先于英国。 (4)世界市场的形成。根本动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扩展和掠夺等 |
| 根据时间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13世纪末可判断中国三次崛起的时代;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根据时间可判断是指新航路开辟;“白热丝灯和电话”的发明是美国人;结合材料从教育和生产管理先进分析原因;材料四图片反映的是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地球的活动,特殊地点的地方时,特殊地方时,区时,用于看各种地球试题图的,另一个问题是,(冬半年)知 2020-05-17 …
行程问题好难做啊!我才三年级!大家帮个忙啊!AB两地相距6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 2020-05-20 …
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经过3小时,甲先到B地,乙还需要1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经过 2020-06-13 …
至2007年底,北京城市园林绿地比2001年增加了1.5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绿地达到 2020-11-21 …
某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18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此船从甲地逆水航行到乙地需要15小时,求甲、乙 2020-12-14 …
2011年7月10日,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据此回答4~5题。 2020-12-18 …
至2007年底,北京城市园林绿地比2001年增加了1.5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绿地达到 2020-12-30 …
图中弧线均为纬线的一部分且为夜弧,a、b、c、d四点是夜弧的端点。读图完成1-2题。小题1:下列说法 2021-01-17 …
12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地可能位于:A.黄河河口附近B.亚马孙河 2021-01-22 …
12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A.黄河河口附近B.亚马 2021-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