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第一次到苏州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①关于心灵之乡何处,常常不敢肯定,只记得一见苏州,便宛如旧识。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远门,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洗尽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 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 !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 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 ?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束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塘看来很少有人清过,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发出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满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作了真正的家乡。有同学来苏州玩,总是会先来信,让我责无旁贷地尽地主之谊。朋友一拨一拨地来,我也就一次一次去车站等待,一次一次在虎丘与他们留影。
⑦或暮春微雨,我便会溜去很近的怡园,门票不贵,园子很小,最妙的是少了游人如织的喧嚣,一如自家庭院。徜徉廊壁漏窗之前,我可以花上半天的时间,静静地读米芾和董其昌的帖。耳畔雨声若梦,淅淅沥沥,“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清音雅韵,如深闺伊人的一声清喟,霎时涤尽凡俗……
⑧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1.作者为何要提“出洋相”的事?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对苏州有怎样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怎样描写散步时见到的素不相识的苏州农人的?请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作者为何这样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能很快就将苏州“当作了真正的家乡”并与苏州“一见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到苏州
②第一次到苏州,是随了父亲一道。本来以为读大学了,应该可以自己独自出这趟远门,可是终于遂了母亲的执着。父亲因为几十年前在苏州读的师范,也隐隐地有故地重游的心事,就一起上了路。
③到学校的当天我就出了一个洋相。傍晚带父亲刚踏进人声鼎沸的餐厅,我就在刚拖过的地板上重重地滑了一跤,手中的饭盒摔得老远。连忙爬起来也不敢看看四周,只是默默地洗尽了双手和碗筷,就又去打了饭和父亲一起吃起来。饭是我爱吃的米饭,菜则是一律的糖醋口味(这样的伙食我一吃就是四年)。吃饭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偶尔抬眼看看对面静静地坐着吃饭的父亲,却是居家一样的坦然。 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 !从接到来自苏州的大学录取通知,父亲竟然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这个他一度相当熟悉的城市。 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 ?
④第二天正式报到,结束后我就陪父亲往教学楼那个方向散步。从宿舍到教学楼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路程,中间还有很大一片沟壑起伏的农田。巧的是靠近路边,有一个长满杂草浮萍和寥寥几株莲藕的水塘。塘看来很少有人清过,水是那种看起来很脏的深绿,酷热中发出浓浓的臭味。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
⑤我知道父亲的意思。这个素不相识的农人和我家乡的爷爷辈叔叔辈一样辛劳而充实。他们将自己的大滴汗珠凝成一个个丰年,在朴实而满足的心底珍藏。这块土地的富庶与繁荣,从来就不曾少了这些史册之外的人们。我的心似乎是重重跳了一下:不看文人看农人的苏州,也正如我的家乡一样亲切友善。
⑥很快我就将这里当作了真正的家乡。有同学来苏州玩,总是会先来信,让我责无旁贷地尽地主之谊。朋友一拨一拨地来,我也就一次一次去车站等待,一次一次在虎丘与他们留影。
⑦或暮春微雨,我便会溜去很近的怡园,门票不贵,园子很小,最妙的是少了游人如织的喧嚣,一如自家庭院。徜徉廊壁漏窗之前,我可以花上半天的时间,静静地读米芾和董其昌的帖。耳畔雨声若梦,淅淅沥沥,“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清音雅韵,如深闺伊人的一声清喟,霎时涤尽凡俗……
⑧原来,我与苏州,竟然是这样一见如故的。
(选自《苏州杂志》,有删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我知道这是父亲曾经呆过的苏州,又是他的儿子将要生活多年的苏州,一定是很有些感触的吧!”,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对苏州有怎样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这始终让我感到非常疑惑,难道父亲的记忆中,于苏州竟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吗?”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怎样描写散步时见到的素不相识的苏州农人的?请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作者为何这样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能很快就将苏州“当作了真正的家乡”并与苏州“一见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①与父亲的表现形成对比,用自己的毛糙反衬了父亲的坦然--苏州人的坦然,苏州人的性格。这坦然可以理解为是苏州打在父亲灵魂上的深深烙印。 ②同时自己能吃苦的素质(摔了跤,不叫苦、不抱怨;饭...
看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第...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学英语的时候该不该在纯英文杂志上写注解这方法好吗?这方法好吗?我印象中曾经有位老师说不要这样怎样 2020-05-17 …
宣宗强记默识原文:宣宗强记默识,宫中厕役之贱及备洒扫者数十百辈,一见辄记其姓字.或将有所指念,必曰 2020-05-21 …
急求!关于急救知识,英语表述,分步骤,最好用词简单一点我明天一早的英语课,需要急救的步骤英文版,最 2020-07-18 …
字音字形,文言文字词,文学常识,成语,技巧...一面记一样太分散了,不好找.如果是几十页记字音字形, 2020-11-07 …
每天记多少单词好?我才刚刚自学英语,我每天记单词的时间很多,但要怎么记才好?记了一周多认识400多个 2020-11-15 …
有没有一种价格低廉的传感器要求能识别2种颜色,并且把颜色转化成数字发送到主机上来,方便记数例如红和白 2020-11-20 …
理解知识和识记知识哪个是重点我是在看教辅用书。全解之类的。有的写的是识记知识,有的标的是理解知识。那 2020-11-21 …
生物总觉得自己记知识点很慢,记了之后又觉得记不住,往往一节课的知识点要记将近一个小时,,求学习方法 2020-11-28 …
经济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日常许多俗语都包含一定的经济学道理。例如“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2020-11-28 …
学英语!想学习一门软件,里面几百个单词,要认识记住.想起就头痛,我真的是个英语盲一点什么也不懂的.听 20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