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①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中国的知识阶层里纵有对世俗采取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①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中国的知识阶层里纵有对世俗采取批判的态度,也只是用一个放在古代的被理想化了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士大夫阶层可以将对一般人来说是外在的人间关系内省化,由“格物致知”出发,经“正心”“诚意”“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士大夫阶层没有真正推翻按等级与层次“做人”的方式,只是透过内省的过程,给予它一个理论基础而已。 ②因此,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显然地,这种“由己”而不是“由人”出发的“为仁”,仍然是为了成全“仁”这个“二人”关系的。 ③这种情形,与站在“自我”的基地上超越外在的世俗关系的情形是不同的。后者的范例莫如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借娜拉说的:“在我是女儿和妻子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易卜生是具有新教文化背景的,因此才会产生个人可以超越世俗及为世俗所负累的旧“自我”的思想。 ④中国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他如果要作自我提升,也必须通过同样的渠道去进行,亦即用由内而外的“致良知”的方式,将这种世俗关系重新肯定一遍,并使之臻于完善。 ⑤当然,士大夫阶层的思潮中还有逃遁世俗的倾向,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这种倾向到了道家的手里就变成了全面性的生活形态。然而,后者亦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以及在艺术方面的灵感。至于道家思想的其他功能,如“退隐终南”的仕宦之术,在不测的世道面前的“明哲保身”之术,在人情磁场中“利吾身”的阴谋术,则基本上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节选自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能说明中国文化少有“超越”因素的一项是( )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①道家逃遁世俗的倾向并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②道家思想中“退隐终南”“明哲保身”“利吾身”之术皆为求官而暂时抽身,其深层追求仍与世俗关系连在一起。(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满分3分。) |
小题1: |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道德中的对与错,与客观世界的多与错的本质区别是?道德中的对与错,比方说杀人时错的,拾金不昧是对的. 2020-07-10 …
有学者认为,15世纪欧洲的绘画把人放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它严格按照物理学规律来绘画,肯定自然主义,反 2020-11-21 …
思想和科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且相互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当代,随着对中世纪文献的挖掘和研 2020-12-03 …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 2020-12-18 …
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 2020-12-18 …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 2020-12-23 …
阅读材料(10分)(1)图1、2的宗教建筑分别属于哪一文明体系?图2所示的宗教建筑在该文明体系中有何 2020-12-25 …
“将中世纪看做一团漆黑、对文艺复兴大加肯定的割断历史的观点……都是偏颇的。”材料主要强调了文艺复兴A 2021-01-02 …
“将中世纪看做一团漆黑、对文艺复兴大加肯定的割断历史的观点……都是偏颇的。”材料主要强调了文艺复兴( 2021-01-02 …
“将中世纪看做一团漆黑、对文艺复兴大加肯定的割断历史的观点……都是偏颇的。”材料主要强调了文艺复兴A 202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