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①汉画像对世俗生活的痴迷程度是令人吃惊的。它所记述的那些生活资料丰富、详细、准确、全面,以至于它对当时人们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汉画像对世俗生活的痴迷程度是令人吃惊的。它所记述的那些生活资料丰富、详细、准确、 全面,以至于它对当时人们生活娱乐、工业制作、出仕做官、拜谒觐见和狩猎战斗等内容的记述可以作为严肃而严谨的学术研究资料而进入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史研究,并起到文字资料所不可替代的形象作用。显然,汉代人在创作这些图像资料时并未将之作为幻想材料加以处理,而是采取了 “彻底的写实主义”态度。正是这些逼真、准确、精细的世俗生活内容的渗透建构了汉画像的精神世界,后者又反过来加强了人们对世俗生活乐趣的认同和建构。
②“人间生活的乐趣”是汉画像审美意识内容的核心主题,而且这一主题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一直在影响着华夏民族对自我生活和生命存在的认识,并反映在他们的墓葬中。如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石生动、翔实而全面地记录了一对墓主人夫妇进食时的热闹繁忙景象。作为整个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幅画像所记录的正是当时士人阶层的自我世俗生活场景, 它几乎构成了汉画像表现内容的基本主题之一。由此,这块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亦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墓葬的设计者似乎要将自己现世的生活完全带入死后世界;换言之,在他的思想观念中,死后的世界实际上是现世世俗生活的延续。于是,汉代人墓葬里的图像世界就具有了延续世俗生活的意义和作用,日常生活由此被无限延展而获得永恒性。通过对各种文献和资料的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有汉一代,人们一直在倾其所有、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将自我的世俗生活延续下去,并使之永恒化。这构成了汉代艺术尤其是汉画像艺术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主题。
③山东沂南出土的这块汉画像石仅展现了汉代人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更多的同类图像资料证明,他们不仅将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以图像的方式保存下来,而且还将生活中所能使用到的几乎所有物品均以模型或实物的方式一同埋入墓葬。显然,这种方式在两汉时期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的习俗。除了对日常世俗生活的极端迷恋外,没有任何原因能解释汉代人这种几乎是用尽一切心思来制造死者日常生活用具的行为。在汉代人看来,自我日常世俗生活中曾经存在的事与物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甚至就是一种神圣的记忆和召唤。
④林巳奈夫将汉代人的这种做法归结为生者担心死者的鬼魂因在黄泉世界中生活不好而来到世间作祟,“设计这样的措施是为了阻止魂魄在身体一旦被埋葬之后便离开其中”,“所有想法设法要死者的灵魂能够心满意足地住在坟墓中”。即使类似的观点有同一时期的图像标题和文字记载作为证据,而且这种心理至今在中国各民族的习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留存,但这不足以完整解释汉代人的上述行为。因为坟墓的建造者不仅是墓主本人(此前或当时的礼仪还规定皇帝即位一年后即要开始建造自己的陵墓),而且大多数是死者的亲友或子孙,他们有朝一日同样要走进坟墓,能给他们死后生活带来安定感、安全感的同样是他们世俗生活中的各种所有和价值观念。而且,对于死者来说,贸然进入生者的领域就像生者无意间进入死者的领域一样,并不是充满乐趣的事情,而更多地是受到伤害。
⑤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的表征,是以往在祭祀等仪式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器具逐渐被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所取代。器具用途的变迁反映出人们关注问题的变迁,日常生活因素参与建构了人们的仪式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世俗化。在这种经济形态基础上所形成的这样一个自给自足而相对封闭的世俗生活和情感世界是其他生活乐趣所不能取代的。
(节选自王怀义《汉画像中的日常生活的美》)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间生活的乐趣”是汉画像审美意识内容的核心主题,它一直在影响着华夏民族对自我生活和生命存在的认识,并反映在他们的墓葬中。
B.通过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可知,将自我的世俗生活延续下去,并使之永恒化构成了汉代艺术尤其是汉画像艺术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主题。
C.因为汉画像记述的生活资料丰富、详细、准确、全面,所以它可以作为严肃而严谨的学术研究资料而进人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史研究。
D.世俗生活内容的渗透建构了汉画像的精神世界,而汉画像又反过来加强了人们对世俗生活乐趣的认同和建构。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墓葬的设计者认为死后的世界是现世世俗生活的延续,所以汉代人墓葬里的图像世界就具有了延续世俗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B.在整个汉代,人们为了将自我的世俗生活延续下去,并使之永恒化,利用了很多种的手段和途径。
C.除了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以图像的方式保存下来外,汉代人还将生活中所能使用到的几乎所有物品均以模型或实物的方式一同埋入墓葬。
D.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记录的是当时士人阶层的自我世俗生活场景,此类场景构成了汉画像表现内容的基本主题。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代人几乎是用尽一切心思来制造死者的日常生活用具,是因为他们对日常世俗生活的极端迷恋。
B.林巳奈夫将汉代人的这种做法归结为生者担心死者的鬼魂因在黄泉世界中生活不好而来到世间作祟,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C.直到汉代,日常生活用具才出现在祭祀等仪式活动中,且逐渐取代以往占有重要地位的器具,这反映出人们关注问题的变迁。
D.在汉代人看来,自我日常世俗生活中曾经存在的事与物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甚至就是一种神圣的记忆和召唤。
5.B
6.D
7.C
【解析】
5.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问题。B项,原文第②段倒数第三行,“通过对各种文献和资料的考查”可看出,“通过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可知”错误。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D项,“此类场景构成了汉画像表现内容的基本主题”有误,原文第②段是“它几乎构成了汉画像表现内容的基本主题之一”。解答本题应注意概括卢作孚在管理上大胆改革的措施,信息点集中在第一段,分点概括即可。该题内容难点不在“筛选”,而在“整合”,亦即难在通过思考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上。高考命题的表述项一般不存在对文中基本信息的简单摘取,大都为对文中信息的综合加工,糅合进了命题人个人的理解。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考生要能从文中找到选项推断的依据。C项,根据原文推断不出“直到汉代,日常生活用具才出现在祭祀等仪式活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求每组两个最小公倍数:15和205和357和58和101和727和97和13 2020-04-07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矿藏,水流,国有森林、荒地和其他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 2020-04-08 …
四级考试,帮忙估下分,听力:最后5道选择因为耳机问题是闷的,所有选择估计能对14道,单词听对4个, 2020-04-26 …
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连线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冯创同学对能量转化及其例子的连 2020-07-02 …
补全对话从方框中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句子补全以下对话。(10分)Students:Goodmor 2020-07-12 …
关于全面调查,说法不正确的是()A.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是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的目的是想用样本的情况来 2020-11-06 …
关于全面调查,说法不正确的是()A.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是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的目的是想用样本的情况来 2020-11-06 …
(2005•鄂州)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下面是小亮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 2020-11-12 …
下列是四位同学在学习档案中用连线的方法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在对氧 2021-01-01 …
在野外考察中GPS可以为你带来许多方便,下列论述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可以帮助考察人员精确地对所处的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