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有名字和故事
题目详情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事例
有名字和故事
有名字和故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唐太宗纳谏的故事
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
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
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
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
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
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 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
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当时,唐太宗
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
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
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
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
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 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 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
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
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
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
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
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 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
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
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
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 这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 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
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
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
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
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 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
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
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
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
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
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
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 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
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当时,唐太宗
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
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
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
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
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 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 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
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
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
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
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
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 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
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
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
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 这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 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
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
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
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
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 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
看了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部)、----------、----- 2020-05-16 …
亚洲地跨( )带.( )带和热带三个温度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和——的 2020-05-17 …
将一个圆柱体A分别竖直放在水和液体甲中,都能漂浮,并且分别有和的体积露出液面。(1)这两种情况下, 2020-06-08 …
[急}!1)如果,从生物体的细胞有没有形成的细胞核来分,还可将生物分为-------和------ 2020-06-09 …
有“和”的诗句诗句中带有“和”字的诗句,并且诗句还是关于和谐,和祥的 2020-06-15 …
兔子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和的特征,因而属于哺乳动物,兔子的口腔中有和两种牙齿,而 2020-06-15 …
请你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图1和图2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和图2分 2020-07-12 …
五、填空。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欣赏了祖国美丽的山川:有被称作“蓝色的宝库”和“”的南沙群岛,有和的 2020-07-20 …
动词can没有和的变化.2.用情态动词can来询问他人的能动词can没有和的变化.2.用情态动词ca 2020-11-03 …
小海到新华书店买书,他吹着口哨走到柜台前,大声对服务员说:“喂,给我拿本《平凡的世界》!”他的表现属 202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