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帮我解下文言文翻译下译文,和重点字解析,还有寓意: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
题目详情
帮我解下文言文
翻译下译文,和重点字解析,还有寓意: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翻译下译文,和重点字解析,还有寓意: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我的翻译是:
有一天,李白偷偷地逃出学堂去玩.他走到小溪边,看到有位婆婆拿着大铁杵在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上前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把这个铁杵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每天坚持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权威的翻译是: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拼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
【拼音码】:zygz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有一天,李白偷偷地逃出学堂去玩.他走到小溪边,看到有位婆婆拿着大铁杵在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上前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把这个铁杵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每天坚持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权威的翻译是: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拼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
【拼音码】:zygz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看了帮我解下文言文翻译下译文,和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 2020-05-16 …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字,则孟孙叔孙”。由此推论 2020-06-17 …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文言文赏析文言文赏析哀溺文序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2020-07-03 …
赏析名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根据以上的名言写出赏析 2020-07-10 …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氏于官,则司马、司徒。”由此推论 2020-07-11 …
名言赏析名言+赏析300字以上 2020-07-23 …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 2020-07-30 …
三、评析语言特色4.本文的语言很美,具有诗的韵味。请分析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诗一般的语言” 2020-11-28 …
根据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三、评析语言特色4.本文的语言很美,具有诗的韵味。请分析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 2020-11-28 …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