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 ① 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于家。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 ② 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 ③ 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
【注】 ① 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 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 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会昌初 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 累 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 燕 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 艰难 艰难:艰涩难懂。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权贵有嫌 其 出位 / 其 孰能讥之乎
B.又言事,不 见 听 / 而燕国 见 陵之耻除矣
C.鸡林国行贾售 于 其国相 / 此非孟德之困 于 周郎者乎
D. 乃 放纵诗酒 / 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
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
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
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3.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4分)
译: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4分)
译:
9.A
10.B
11.C
12.D
13.
⑴(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⑵(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解析】
9.
试题分析: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针对文言实词,考生应注意试卷上不考核对词义的死记硬背,而是着眼于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并且多关注那些文言文中出现频率高的、教材中常涉及的实词。最后要结合语境判断,而非单纯“字典式”释义。方法上应积累典型句,建立储备库;因文定义,结合语境解释;语法分析,依据成分推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A项,代词\表反问,难道;B项,表被动;C项,连词,连接动词与宾语\表被动;D项,于是,就\竟。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常考的文言句式主要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句,该题考核省句。(老妪)问解则录,该句中省部分,老妪应为白居易。文言句式常常有它的特点,抓住特点,利用排除法即可解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D项,白居易居庙堂之上虽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并将选项与之比较,常有以下几个误区: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位、曲解实虚词等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3.
试题分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复习策上要做到夯实考点基础,做到有备无患。认真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并加强古文阅读,适当强化训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 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我最近写论文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都有哪些?200~400nm的有嘛?是所有波长的规 2020-04-11 …
对于:“为什么光速最快”这个问题,您的回答:我想问您一下:据我所知: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有一个假 2020-06-05 …
光是什么状态的物质?我们通常说说的物质状态一般分为固液气三态,据我所知,还有等离子态`中子态... 2020-06-23 …
阅读理解学贵有疑(1)学问学问,要有所学,必先有所问。要有所问,必先有疑。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出问 2020-07-06 …
求AB光程问题真空中波长为入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中从A沿某路径传播到B,若A、B两点相 2020-07-30 …
求解答过程: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 2020-11-20 …
赏析李四光先生的《读书与读自然书》,认真品味,回答问题读书与读自然书李四光什么是书?书就是好事的人用 2020-12-14 …
问光的色散的问题!1.当一束绿光通过红色玻璃后,光是什么颜色?为什么?2,蓝光照在红色不透明物体上呈 2020-12-25 …
弱弱地问物理的一个问题...物理书上说,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线决定的,比如红物体只反射红光 2021-01-08 …
读书让人开阔眼界,增长智慧,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但光读书是不够的,还需要把的读书和实践结合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