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史记》的书生私见①我一生读书、教书、译书、著书,识字以来,除不得已外,70多年来,和书须臾不离。自称书生,当不为过。说来也难以自信,尽管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史记》的书生私见 ①我一生读书、教书、译书、著书,识字以来,除不得已外,70多年来,和书须臾不离。自称书生,当不为过。说来也难以自信,尽管我的小小书斋满架、满橱、满桌、满壁、满地都是图书报刊,但我常挂记在心头的书并没有几本。细细思来,关于太史公的《史记》实有不少久藏在心里的话,不吐不快。 ②我和《史记》相识是出于父命。年未及冠,父亲带我去拜见老师。礼毕,老师说:“那么,就让他从《史记》圈起吧。”这是他定下的入门规矩,先得圈几部书。圈书就是现在所说的标点,但符号单纯,只用圈断句。接着又指点一句:“可以先从‘列传’圈起。”父亲和老师作出这个安排,目的在学文,而不在学史。 ③在我这一代,父命师训固然还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大热天能坚持埋头圈书,其实还是出于《史记》本身的吸引力。要分别了,我去向老师告辞。他抽了一筒水烟,抬眼看了我一下:“你觉得这部书怎么样?”对这突然袭击,我毫无准备,只能率直地说: “我很喜欢读。”为什么?”“为什么?”“ 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 。”这位老师露出一丝微笑,并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他接着说:“ 既然喜欢读,还不妨多读读。 ” ④事隔30年,我列名老九,置身册外。当其时,亲友侧目,门庭罗雀,才又想起这部“不妨多读读”的书来。读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我惘然如跌入了时间的空洞。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怎会在2000年前他已写出了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自己当时活生生的心态? ⑤过了半个花甲再读《史记》,眼前不能不浮起那位老师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似乎明白了他“不妨多读读”的意思,好像是说:“年轻人,慢慢体会吧。”这么多年的世道,把我的思路导入了对《史记》新的反应—— 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 。 ⑥这种体会却又引出了一个难解的困惑。2000年的时间丢到哪里去了呢?我似乎见到了一个时间的空洞。我在“喜读”这部书的感情里,插入了一种“惶悚”的心理。如果真的是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乃见清士——这不是一个令人心寒的世界么?我生来是个软心人,盼望着在时间的推移中世界是会越来越好的。如果时间真是有空洞,人不能在时间过程中不断进步,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⑦又过了30年。我已入耄耋之龄。在写这篇“说史记”的短文时,突然发现我连太史公的生卒年代都不知道。查了一些工具书,对太史公哪年去世都用“?”号,存疑不写。后来我在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332l页注16下找到《集解》①说:“案:卫宏《汉书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古代施宫刑的牢狱)。有怨言,下狱死。”关于太史公保李陵、下蚕室的事,在《报任安书》中言之甚详,也是后世所熟知的。裴驷引卫宏的注,我是第一次读到。似乎是隐约地说,司马迁下蚕室的真实原因是笔下无忌,得罪了皇上,保李陵何至于下蚕室?结果是死在狱中,年月不详。这个下场,历代史书一般是隐讳不提的。 ⑧太史公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更不会不知道自己的落场。他忍辱偷生写完这部《史记》,最后在自序中还明白写出:“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在京师的那本是公开的,自然难免被削改。他似已防止这一手而把正本安放在下落不明之处。《索隐》②作者司马贞还故作谜语,引《穆天子传》说名山在“群玉之山,河平无险,四彻中绳”之处;又在《述赞》中告诉读者副本是受到篡改的,所以说“惜哉残缺,非才妄续”。但是正本究竟何在呢? ⑨半夜不寐,似有所悟。我真是个太史公所说的浅见寡闻的俗人。怎么不领会有生无卒的妙笔?太史公的生命早已化入历史。历史本身谁知道它卒于何时?《史记》所述正是这生生不息、难言止境、永不落幕的人世。正是这台上的悲喜啼笑构成了不朽的人类心态。这就是它的正本,也是它的名山。让这台戏演下去吧,留个问号给它的结束不是更恰当、更好些么? ⑩“ 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 ”这是60多年前老师临别时的话,不寐之夜又在耳边叮咛。时乎,时乎,怎样分辨今昔呢?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费孝通。) 注释:①《集解》:南朝裴骃注释《史记》的著作。②《索隐》:唐代司马贞注释《史记》的著作,《述赞》是其中的一篇。 小题1:文章第1段既写满地的书,又写心头的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章第3段和第10段前后两次出现“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句话,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小题3:文章第3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第5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这前后两次出现的相似性的话语,所指与含义有何不同?请作阐述。 小题4:综观全文,概括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历史观。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 ![]() 小题1: ![]() 小题1:(6分)第一次说“文中有我”,其中“我”指司马迁,读者阅读时无不感到司马迁在写他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化入了多种多样的历史人物,把他们写活了。(3分) 第二次说“文中有我”,其中“我”是指读者,意思是说一个读者在命运坎坷之际读《史记》,会和书中人物、作者产生强烈共鸣,以至于觉得两千年前司马迁竟然写出了读者当时活生生的心态。(3分) 小题1: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重返的过程,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人世生生不息,难言止境,历史的舞台永不落幕。(6分)(所谓历史观指作者对历史的看法,注意答案的全面性,否则酌情扣分) |
略 |
看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以上是我整个的说课过程用英语怎么翻译 2020-04-09 …
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F与DE相交于点G,CE与BF相交于点H,你能 2020-05-15 …
纤维蛋白和纤维素是一个东西么其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书上总是把这两个互相代替呢为什么病理书上有时说纤维蛋 2020-06-18 …
以前看过一本书,是说男主角的血可以让普通动物进化成魔兽,比如鸽子可以进化成天堂鸟,知道的说以下,谢 2020-06-27 …
英语三级听力瞎写的可以过吗?我英语瞎写的,作文抄了一半小抄被收了,65题翻译没做,但是其他都是抄标 2020-06-27 …
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功夫,而卖出去却要等上整整一 2020-06-30 …
当abc≠0时,要说明(a+b+c)2≠a2+b2+c2不成立,下面三位同学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思路( 2020-07-09 …
如图,已知AD∥BC,AE平分∠BAD,CD与AE相交于点F,∠CFE=∠E,试说明AB∥DC,把 2020-08-01 …
以下关于科学技术的说以下关于科学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无关B.科学技术的每 2020-08-03 …
如图,已知AC=BD,∠C=∠D,试说明AD=BC,小丽的说理过程如下:在△ABC和△BAD中,因为 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