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1.这是一首描绘“池塘夏色图”的七绝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1.这是一首描绘“池塘夏色图”的七绝。诗歌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环境?又是怎样描绘这一环境的?
2.有人认为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它空灵含蓄地传递出了诗人的心情,你是否赞同?请结合全诗做简要赏析。
解析:
1.这是一首画面优美、引人入胜的小诗。它把读者引入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丝雨,菱叶、浮萍,鸣莺、蔷薇,鸳鸯这些生机盎然、杂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组合成诗,使人好似看到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2分)这首诗使人产生美感,首先是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菱”、“浮萍”、“莺”、“蔷薇”,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出水的菱叶和水面的浮萍都是翠绿色,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而初夏开放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就整个画面的配色来看,是多彩而又协调的。其次,诗还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动衬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禽鸟浴水、弄花,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反而显得更静寂。动与静、声与寂,看似相反,其实相成。(3分) 2.这首诗通篇写景,但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景中自有人在,自有情在。三、四两句是全篇关键。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句中说“看微雨”,其实,丝雨纷纷,无可寓目,可寓目的应是菱叶、浮萍、池水、鸣莺、蔷薇。而其人最后心目所注却是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这对鸳鸯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必然使他见景生情,生发许多联想、遐想。篇外之意不言自见,空灵含蓄,有若即若离之妙。(6分)
下列对《过零丁洋》和《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 2020-06-22 …
下列对《过零丁洋》和《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 2020-06-22 …
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 2020-06-22 …
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野望》,全诗忆诸弟,叹迟暮,跃马出郊,感伤时局。全诗音韵流转,对仗工整,是一 2020-06-30 …
关于钱塘湖春行的选择题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他描绘的是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的景 2020-07-08 …
这首诗要怎么念?七言咏山诗开山满桃山杏山好景山来山客看山里山僧山客山山中山路转山崖这是一首七言咏山 2020-07-08 …
问一首带有长安二字的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时间或者诗中有提到秋.可能是一首七言律诗?又或者只有四句… 2020-11-26 …
有一首写诸葛亮的诗,是我高中语文课本杜甫《蜀相》后的一首比较诗,忘记作者和诗名.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些 2020-11-27 …
记得读过一首咏钱的诗,是59年中专课本里的,开头两句是:不须薇蕨说高风,到底夷齐是命穷.全诗是什么? 2020-12-07 …
下面是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色彩鲜丽、芳香四溢的夏日图景。原诗的顺序已经打乱,请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