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理论,他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他认为粒子的动量p与波的波长λ之间遵从关系:λ=hP(h为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理论,他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他认为粒子的动量p与波的波长λ之间遵从关系:λ=
(h为普朗克常量),这一假说后来在一系列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如图甲所示,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中,将电子垂直射向两个紧靠的平行狭缝(电子发射端到两狭缝距离相等),在缝后放上一个安装有电子侦测器的屏幕(屏幕上的O点位于两狭缝中心对称轴的正后方,图中未画出),电子打到侦测器上会在屏幕上出现亮点.在实验中,以速率v0一个一个地发射电子,相邻两个电子发射的时间间隔为T0.开始时,屏幕上出现没有规律的亮点,但是当大量的电子到达屏幕之后,发现屏幕上不同位置出现的亮点沿垂直双缝方向呈现出间隔分布,如图乙所示.这种间隔分布类似于光的干涉中出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h P
A. 若仅将电子射出的时间间隔变为2T0,重复实验,相邻明条纹的间距将为原来的两倍
B.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说明:电子到达各位置的概率相同
C. 以速率
发射电子,重复实验,O点可能处在暗条纹上v0 2
D. 将电子改为质子,且将电子探测器改为质子探测器,重复实验,O点一定处在明条纹上
L |
d |
B、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说明:电子在运动的过程中具有波动性的特点,到达各位置的概率不相同.故B错误;
C、以速度
1 |
2 |
1 |
2 |
h |
p |
L |
d |
D、将电子改为质子,且将电子探测器改为质子探测器,重复实验时,O点到两个缝的路程差为零,故O点仍然是亮纹,故D正确;
故选:D.
“波”是物理学中描述物质运动的基本模型,它开始是从实际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如声波、电磁波等,他们在传 2020-05-13 …
800字的记叙文!“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准自己的位置”或“从实际出发”话题是“发挥自己的长处”, 2020-07-03 …
2009年10月1日正式开通的甬台温铁路是浙江第一条高速铁路,北起宁波,南至温州,全长282.4千 2020-07-19 …
在“5.12”汶川大地震时,600多公里之外的贵阳也有不少市民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这与次声波有关. 2020-11-13 …
在有波浪的水面上,一艘长为30m的船以5m/s的速度沿水波的传播方向匀速行驶,已知船头从水波的一个波 2020-12-15 …
大学物理实验有个弗兰克赫兹实验.问,从实验数据看,为什么曲线的波谷之差比波峰之差更接近于第一激发电 2020-12-15 …
我的理解·对吗可行吗··求证实?·急我需要~很清晰的概念··从横波·纵波的也就是说没有单纯·或单一的 2020-12-15 …
1.在x射线散射实验中,根据布拉格公式求晶体的间距d,首先必须知道X射线的波长λ,可是从实验原理图中 2020-12-25 …
发现电磁感应的科学家是,从理论上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从实验上证实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2021-01-16 …
现代通信技术使电磁波最辉煌的应用成果之一,从理论上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以及第一次从实验上验证电磁波存在的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