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而丰厚,能叩击人的心灵,开阔人的心胸与眼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但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通俗的艺术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而丰厚,能叩击人的心灵,开阔人的心胸与眼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但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
通俗的艺术作品,自由而随性,能够让人纾解压力,放松身心……但也常常因为缺乏深度,易遭淘汰,难成永恒。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
分 析:
材料由两段以对比的形式组成的文字构成,内容紧紧围绕“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品”展开,此为材料的限制性,重在考查考生对“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品”这一具体问题的分析说理能力。 第一段列举了高雅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及作用。特点是凝重而丰厚,与第二段的“自由而随性”对比可知,此处的“凝重”应指创作态度,这往往让我们想到诸如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呕心沥血,或者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著作《红楼梦》的严谨苛刻。“丰厚”应指其内涵,丰富而厚重,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在作品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或者通过作品呈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众生百态,囊括其中。而后主要从三个角度呈现了高雅的艺术作品的作用,一是心灵,二是眼界,三是文化品位,省略号的存在延伸了作用的范围,思想懒惰的考生或许会从中直接截取,把材料中提及的高雅的艺术作品的作用作为文中的观点,这未尝不可,但难以出彩。与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一样,在列举了种种积极意义之后,以一个“但”字引导考生展开对高雅的艺术作品的辩证思考,“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表述严谨,此种对高雅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代表了一部分的不同看法,就如阳春白雪,在一般人看来,高雅往往就与高深相关,此种现象的产生既和高雅艺术的内容有关,也和众人的心态有关,换言之,高雅的艺术作品也应接地气,而作为大众,也应有吟咏高雅的志趣。 第二段列举了通俗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及作用,在形式上与第一段关于高雅的艺术作品的表述形成明显的对比。其用意无疑是通过对比拓宽考生对“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品”认识的广度与深度,也是命题思辨色彩的重要体现。“自由而随性”侧重特点,自由地表达,随性地创造,无需过度关注技巧、篇幅的问题,也无需刻意追求深刻,而当下开放的网络平台无疑为通俗的艺术作品的表达提供了绝佳的平台,网络文学、微电影等草根艺术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艺术的门槛不再高不可攀,因为来自草根,因为通俗易懂,更为大众所接受。而后列举的两个主要作用纾解压力和放松身心也较为容易理解,同样的,一个“但”字,语意发生转折,突出了通俗的艺术作品的不足,缺乏深度、易于淘汰、难成永恒。考生是否认同此种事实与看法,则是不确定的,换言之,考生可支持肯定,也可反对否定,是否所有的通俗艺术作品都缺乏深度、易于淘汰、难成永恒呢?未必。例如被置于高雅艺术殿堂的《诗经》,内容主要由风、雅、颂组成,而其中的风即为国风,实质就是当时的民歌民谣,依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民歌民谣不都是通俗的艺术作品吗?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在也都被尊称为高雅的艺术作品,但事实上宋词也是来自民间,而且其特点就是俚俗粗鄙,作者和演唱者大多是下层乐工和歌妓,换言之其实也是通俗的艺术作品,但现在也被尊称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属于高雅艺术之列,除此之外,元曲和明清小说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轨迹。所以通俗和缺乏深度、易于淘汰、难成永恒并非是必然关系,通俗与高雅也并非是完全割裂、相对而立的。考生如能意识到这一点,思想认识也就有深度了。
考点: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历史与社会提问根据人们在、、等外貌方面的明显区别,世界人口被粗略的划分为人种、人种、人种. 2020-04-26 …
(根号22+根号6+4)^2-(3+2根号6+根号33)^2提示,括号里的可以分别提取根号2和根号 2020-06-02 …
关于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而提出上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须由被害人提 2020-06-22 …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 2020-06-24 …
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所起的作用有()①根本改变气候状况②对水文状况几乎没有影响③能促使生态环境向 2020-11-0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大年初一,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推出一个特别 2020-11-14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2021-01-09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2021-01-09 …
(14分)材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 2021-01-0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论语)中说:“孝详也者,其为仁之本钦。”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