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简单评述下第3自然段的语言特点
题目详情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简单评述下第3自然段的语言特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和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并提高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复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参考答案: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参考答案:
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2句“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第4句“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第5句“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展开讨论.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注意过渡句的运用,以及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1.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四、△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设题意图是,加强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和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并提高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复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参考答案: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参考答案:
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2句“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第4句“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第5句“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展开讨论.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注意过渡句的运用,以及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1.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四、△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设题意图是,加强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看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简单评述下第...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14•崇明县二模)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 2020-05-17 …
体会‘喂,这像不像渣滓洞的生活?’的言外之意 2020-06-03 …
舞出我人生3的英文观后感英语点评带上中文字幕可以谈谈你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人物、为什么喜爱等,说什么 2020-07-06 …
R语言问题(只用回答第一个就好)1生成序列1,2,2,3,3,3,4,4,4,.,50,50,50( 2020-10-30 …
生活中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 2020-11-06 …
高二英语作文.1,网络语言多为聊天内容,使用者感觉方便快捷,以双方理解为目的.2,网络语言的扩散:报 2020-11-25 …
[战争创伤]2012年2月,日本右翼分子河村隆之发表“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的言论。一直以来,日 2020-11-26 …
有关中国人在生活细微之中维护国家尊严的爱国佳话要是在细微之处所见的,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中间体现出来 2020-12-12 …
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它的言外之意 2020-12-20 …
为什么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小学生--3的倍数的特征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