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

题目详情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
看了(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列材料:唐代魏晋门阀制度逐渐崩溃,政府开始采取科举考试制读选拔官吏,这开辟了一条普通百姓可依  2020-07-11 …

超过100分都按100分算.,如1科120分,按100分算.另一科,考80分.超过100分都按100  2020-11-06 …

在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我国科考队员展开了多项科学探究.(1)科考队员钻探获取了冰层深处的冰芯  2020-11-06 …

“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是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平台,至2013年已进行29次南极科学考察和5次北极科学  2020-11-06 …

在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我国科考队员展开了多项科学探究.其中科考队员钻探获取了冰层深处的冰芯,  2020-11-06 …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请简要概括“海洋六号”科考取得的四项成果,每项不超过20字。自去年7月8日出发,“  2020-11-06 …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小明的爸爸是一位中国科学家,接到赴南极科考的任务,在考察南极地区最理  2020-11-06 …

遥感技术是最有效地进行大范围制图的手段之一,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科考和研究中广泛应用这一技术,取得.  2020-11-21 …

(2010•常州)在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我国科考队员展开了多项科学探究.(1)科考队员钻探获  2020-12-22 …

在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我国科考队员展开了多项科学探究.(1)科考队员钻探获取了冰层深处的冰芯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