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有人认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12分)

题目详情
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有人认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12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2分)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脱离实际,不为实践服务,认识就会失去实际意义。所以,认识的目的不是追求真理。(4分)
⑵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4分)
⑶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并不断向前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所以,终极真理也是不存在的。(4分)

看了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烛之武退秦师》中“旦日,客从外来,与座谈,问之客曰:‘吾孰与徐公美?’”的“之”怎么理解?  2020-04-26 …

写出兰亭集序中谈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是什么,用原文一句话如题谢谢了  2020-05-16 …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短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短海  2020-06-16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是“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还是“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急用!两种版本  2020-06-18 …

英语翻译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知樵夫之一足:谈沦溟之广  2020-06-28 …

英语翻译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  2020-07-02 …

及之而后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①;谈沧溟  2020-07-02 …

下列句中的“之”字,意义与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齐国之美丽者也B.客从外来,与座谈,问之客曰  2020-07-07 …

海国图志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  2020-07-11 …

有人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顾客,教师是供应商,但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裁判又是教师,为此,  20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