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文字沙尘暴张炜①网络传播是个不可回避的巨大现实,我们这里的文化人在任何场合都要谈到网络衍生的诸多问题。可是在国外比如在欧洲,这个问题就不像我们这里显赫。这是有点奇
题目详情
文字沙尘暴
张炜
①网络传播是个不可回避的巨大现实,我们这里的文化人在任何场合都要谈到网络衍生的诸多问题。可是在国外比如在欧洲,这个问题就不像我们这里显赫。这是有点奇怪的事情。
②我们与他们相逢,几乎无一例外都要谈到网络传播对青年的伤害,谈到了对低质海量传播的恐惧。大家用了一个词汇:“沙尘暴”--文字信息的巨量翻涌,呈弥漫式席卷而来,这种比喻再贴切不过,它来自一种实际感受。
③奇怪的是外国学者对我们的强烈反应都感到不解,甚至有点木木的。后来才知道,他们那儿基本不存在这样的恐慌。因为他们那里虽然也在网络上发表东西,但相比我们这里既少得多也认真得多。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等,如果发表作品,也当成纸上印刷品一样--怎么会不一样?网络只是园地和载体的一次改变,作品该怎样写还要怎样写。当然他们主要还是在纸质媒体上发表作品。为了便捷,有的很成熟的外国作家偶尔也在网络上首发创作,但文字上讲究的程度是不会变的。
④这就使人想到,同样是一个现代科技工具,在不同族群里发挥的功能是大相径庭的。一个成熟的工业国家,不可能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对一台手扶拖拉机感到好奇。一些人还记得,那时候村子里如果来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全村的人都要跑出去观看,连老太太都出门了。到了今天,可能在村子里摆上一辆坦克都难有这个效果。可见对现代科技工具,还有一个习惯的过程。我们是一个科技特别不发达的地方,越是这样的地方,就越是容易产生技术崇拜。
⑤事实上无论网络的传播效率多么高,都不能改变个人艺术创作的品质。其品质不论发表在哪里都是一样,印在草纸上、金箔上,都是一样的。它不会因为载体而改变自己。
⑥所以严格讲,没有“网络文学”,只有文学。也没有分类细致的各种各样的文学,只有文学。载体从古到今不知改变了多少次,变化之大几乎是翻天覆地,但是文学的标准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的变化。
⑦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低劣文字等等呈现海量的趋势,形成了“文字沙尘暴”。但是,网络一点都不可怕。对高效率的工具,一味地排斥还不如利用。如果网络搬运的文字信息干净而讲究,那不是一件极大的幸事吗?一件威力强大的武器掌握在谁的手里、怎样使用,这才是关键。
⑧总而言之,越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越是需要和它相匹配的更高的道德伦理素质,不然灾难就有可能发生。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
①外国学者对“文字沙尘暴”基本不存恐慌是因为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等。
②文中用“文字沙尘暴”来比喻在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并呈现海量趋势的文字。
(2)第四段中写七八十年代全村人争相看拖拉机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4)某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这样一段文字:“语文老师给我们看《超能陆战队》,duang~duang~
duang,大白萌萌哒!太给力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请你结合文意对这一现象做简要的评述。
张炜
①网络传播是个不可回避的巨大现实,我们这里的文化人在任何场合都要谈到网络衍生的诸多问题。可是在国外比如在欧洲,这个问题就不像我们这里显赫。这是有点奇怪的事情。
②我们与他们相逢,几乎无一例外都要谈到网络传播对青年的伤害,谈到了对低质海量传播的恐惧。大家用了一个词汇:“沙尘暴”--文字信息的巨量翻涌,呈弥漫式席卷而来,这种比喻再贴切不过,它来自一种实际感受。
③奇怪的是外国学者对我们的强烈反应都感到不解,甚至有点木木的。后来才知道,他们那儿基本不存在这样的恐慌。因为他们那里虽然也在网络上发表东西,但相比我们这里既少得多也认真得多。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等,如果发表作品,也当成纸上印刷品一样--怎么会不一样?网络只是园地和载体的一次改变,作品该怎样写还要怎样写。当然他们主要还是在纸质媒体上发表作品。为了便捷,有的很成熟的外国作家偶尔也在网络上首发创作,但文字上讲究的程度是不会变的。
④这就使人想到,同样是一个现代科技工具,在不同族群里发挥的功能是大相径庭的。一个成熟的工业国家,不可能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对一台手扶拖拉机感到好奇。一些人还记得,那时候村子里如果来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全村的人都要跑出去观看,连老太太都出门了。到了今天,可能在村子里摆上一辆坦克都难有这个效果。可见对现代科技工具,还有一个习惯的过程。我们是一个科技特别不发达的地方,越是这样的地方,就越是容易产生技术崇拜。
⑤事实上无论网络的传播效率多么高,都不能改变个人艺术创作的品质。其品质不论发表在哪里都是一样,印在草纸上、金箔上,都是一样的。它不会因为载体而改变自己。
⑥所以严格讲,没有“网络文学”,只有文学。也没有分类细致的各种各样的文学,只有文学。载体从古到今不知改变了多少次,变化之大几乎是翻天覆地,但是文学的标准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的变化。
⑦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低劣文字等等呈现海量的趋势,形成了“文字沙尘暴”。但是,网络一点都不可怕。对高效率的工具,一味地排斥还不如利用。如果网络搬运的文字信息干净而讲究,那不是一件极大的幸事吗?一件威力强大的武器掌握在谁的手里、怎样使用,这才是关键。
⑧总而言之,越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越是需要和它相匹配的更高的道德伦理素质,不然灾难就有可能发生。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
①外国学者对“文字沙尘暴”基本不存恐慌是因为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等。
②文中用“文字沙尘暴”来比喻在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并呈现海量趋势的文字。
(2)第四段中写七八十年代全村人争相看拖拉机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4)某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这样一段文字:“语文老师给我们看《超能陆战队》,duang~duang~
duang,大白萌萌哒!太给力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请你结合文意对这一现象做简要的评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三段“他们那儿基本不存在这样的恐慌.因为他们那里虽然也在网络上发表东西,但相比我们这里既少得多也认真得多”,可知不是因为“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
根据第二段内容“谈到了对低质海量传播的恐惧.大家用了一个词汇:‘沙尘暴’”,由此可知,“沙尘暴”指的是海量传播的低质量的文字.
(2)本题考查的是论据的作用,细读第四段,可知举了争相看拖拉机的事例是为了与下文摆上一辆坦克都没有这样的效果形成对比,进而突出对现代科技工具,还有一个习惯的过程,崇拜也只是暂时的;据此分析解答,意思对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的中心论点需要概括,特别结合尾段“总而言之”后面的“越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越是需要和它相匹配的更高的道德伦理素质,不然灾难就有可能发生”,与文字相联系,概括解答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网络热词运用的看法,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看法,评述时需要注意最好与作者的观点一致,合情合理即可.
答案:
(1).(4分)①不是因为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而是因为国外在网络上发表东西比我们既少得多也认真得多.
②不是比喻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所有文字,而是指传播的低劣的文字.
(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3分)把全村人争相看拖拉机与现在可能无人看坦克作对比(1分),说明人们对技术的崇拜只是暂时的(1分),虽然网络文学的载体是现代科技,但它的本质还是文学,文学的标准也没有变(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3).(3分)网络文字的发表及传播要匹配较高道德伦理素质,要干净而讲究.(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4).(4分)运用网络热词来写作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时代气息;但是文字随意且低劣,表意粗浅,无法体现文字的魅力.(完全肯定这一现象并讲述理由给 1分,否定这一现象并能讲述理由给3分,能辩证地回答并言之有理的给4分)
根据第二段内容“谈到了对低质海量传播的恐惧.大家用了一个词汇:‘沙尘暴’”,由此可知,“沙尘暴”指的是海量传播的低质量的文字.
(2)本题考查的是论据的作用,细读第四段,可知举了争相看拖拉机的事例是为了与下文摆上一辆坦克都没有这样的效果形成对比,进而突出对现代科技工具,还有一个习惯的过程,崇拜也只是暂时的;据此分析解答,意思对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的中心论点需要概括,特别结合尾段“总而言之”后面的“越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越是需要和它相匹配的更高的道德伦理素质,不然灾难就有可能发生”,与文字相联系,概括解答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网络热词运用的看法,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看法,评述时需要注意最好与作者的观点一致,合情合理即可.
答案:
(1).(4分)①不是因为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而是因为国外在网络上发表东西比我们既少得多也认真得多.
②不是比喻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所有文字,而是指传播的低劣的文字.
(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3分)把全村人争相看拖拉机与现在可能无人看坦克作对比(1分),说明人们对技术的崇拜只是暂时的(1分),虽然网络文学的载体是现代科技,但它的本质还是文学,文学的标准也没有变(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3).(3分)网络文字的发表及传播要匹配较高道德伦理素质,要干净而讲究.(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4).(4分)运用网络热词来写作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时代气息;但是文字随意且低劣,表意粗浅,无法体现文字的魅力.(完全肯定这一现象并讲述理由给 1分,否定这一现象并能讲述理由给3分,能辩证地回答并言之有理的给4分)
看了文字沙尘暴张炜①网络传播是个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传统互联网时代,国内企业笑傲江湖,国际巨头黯然销魂。到 2020-05-13 …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020-11-13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 2020-11-14 …
(15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 2020-11-14 …
南京地铁人文气息浓郁,它以中国传统佳节为主题,在十一个站点打造了十一幅巨型壁画,如:元通站的“元宵节 2020-11-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庞朴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 2020-11-30 …
“中国文化宣传片”融文化古迹、绘画、建筑、雕刻、传统技艺于一体,借民众之手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 2020-12-0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 2020-12-01 …
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历时一千多年,影响巨大,是中国不应忽视的一份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 2020-12-06 …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