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求一下这首诗的详细讲解,最好有背景和重点字词解释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
题目详情
求一下这首诗的详细讲解,最好有背景和重点字词解释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名传后世,千年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61岁,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回看整首诗歌,但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看了求一下这首诗的详细讲解,最好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专著是:A.《雷公炮灸论》B.《本草拾遗》C.《炮炙大法》D.《神农本草经》E.《 2020-06-07 …
你没有必要来的如此早的中文翻译 2020-06-11 …
渡河的方法很多,用适当的词表达(1)战士们在炮火中强行渡过江河(2)船只争先恐后的渡过江河(3)侦 2020-06-20 …
《飞渡大渡河》中前四句“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对表达中心起什么作用?飞越大渡河水湍急, 2020-06-21 …
黄河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7000年。( 2020-06-21 …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他发现了最早的“中国”--记何驽博士刘合心仝天峰山西省 2020-06-24 …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与兵马俑、北京人、马王堆汉墓齐名。1973年, 2020-07-02 …
英语翻译中国国画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Neolithic),比如鱼、青蛙、鹿、鸟、花、 2020-07-05 …
圩墩遗址是常州最早的氏族公社遗址.下列遗址中与其属于同一类型并位于长江流域的是()A.元谋人遗址B 2020-07-10 …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提到各式米饭的制作。在我国古人类中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是()A.元 2020-0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