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关于《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我要这首词的写做背景和鉴赏.
题目详情
关于《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
我要这首词的写做背景和鉴赏.
我要这首词的写做背景和鉴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背景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看了关于《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自主演练补充诗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2020-05-14 …
描写景物和人物的英语各30个,并用这些词写一篇写人的和一篇写景的写景的写南昌公园的,写人就写自我介 2020-05-16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是宋代诗人辛弃疾以白描手法写的写景词.上片写动,()、()、()、()、(), 2020-06-11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代诗人()以白描手法写的写景词.上阕写动,()、()、()、()、( 2020-06-11 …
各类词语三国故事题目名写人心情神态的成语三十六计中的计名写景词语品质词语12反义12反义34反义1 2020-06-13 …
急需有关描写景物和送别的词!附加一首词的分析不要菩萨蛮和卜算子,稍微短一点的分析,不超过80字.. 2020-06-15 …
描写景物和女子融合一体的古诗词都有什么?如题,主要是描述景物,同时衬托女子的,有没有比如下面黄庭坚 2020-07-25 …
写{山上}的春天景色写的词和句,要用得成熟些.(一定要是山上)我忘了,四个季节都要!(山上的景色. 2020-07-28 …
语文《渔家傲秋思》理解不正确的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 2020-11-21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