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我是一个诗人我有着得天独厚的诗人天赋,随口而来三两古时,那么请问各位侠士如何将我的才智发挥到最大限度?
题目详情
我是一个诗人
我有着得天独厚的诗人天赋,随口而来三两古时,那么请问各位侠士如何将我的才智发挥到最大限度?
我有着得天独厚的诗人天赋,随口而来三两古时,那么请问各位侠士如何将我的才智发挥到最大限度?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要想把写诗发挥得更好首先要明白的是平仄,平仄,简单的说就是对汉字读音的一个分类:平声字,就是发音比较平缓的字;仄声字,就是发音比较短促的字.
如果你根据上面这句话就能区分出平声字和仄声字,那么我只能说不是你是天才就是我是天才.
对于平仄的区分,最大的问题在于读音的变化——其实不仅仅是平仄,在押韵的时候也有同样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和唐宋时期的汉语的发音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例如,你如果现在还能听出杜鹃鸟的“不如归去”,那只能说明你的听力有问题——所以很多其实写得很工整的诗句现在读起来会感觉不舒服.据说江浙地区的方言的发言是最接近古音的,这个我没有具体考证过.
对于写诗时的平仄区分,现在据说有两种观点.最保守的一方是认为应该坚持使用平水韵,这样的好处在于,评价一首诗的时候就不需要事先知道这首诗是古人写的还是今人写的,缺点是太脱离生活了;最激进的一方是认为应该使用普通话的平仄区分,这样的好处是便于实际阅读,但是实际上虽然我国全面推行普通话,但是真正熟练掌握这门语言的人其实是很少的——昨天晚上我去打印东西的时候,有几个学生在打普通话考试的资料,第一个词的注音就是错的.
至于我自己写诗的时候呢,因为两方其实都有道理,所以我选择的是比较折中的方法——但是也不是像某些人那样用新韵或者词韵——我的方法是写出来一首诗,或者填一首词就要让他用平水韵来看或者用普通话来看平仄而押韵都没有大的问题.
普通话的平仄区分很好记,不过前提是你小学有好好学.普通话里汉字分为四声,一般小学里学的时候好像就是直接叫做一二三四声的,实际上官方的名字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阴平和阳平是平声,上声和去声是仄声.
平水韵的话就需要一点记忆力了,但是也完全不需要智商的.请百度出一份平水韵,没有别的办法,死记——实际上我也不能记全.平水韵分为五声,依次是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希望大家还记得SHE的那首《中国话》里面的那句“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上平和下平是平声;其它三声是仄声.
以上就是关于平仄的基础介绍,以下是在诗词格律中应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纳闷过为什么同样是那么几个字,别人写出来读着就琅琅上口,而自己写出来就是那么拗口.这个关系到声律学——据说这个还是汉代的时候和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我国的,所以我国是汉代之后才有所谓的格律诗的——而在诗词写作上这一理论体系简化为一系列的关于平仄的格式要求.大致上可以分为单句的要求和句间的要求.
关于单句的格律要求,格律诗的标准句式其实只有如下几种:
五言:
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
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
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
七言
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句有时有变格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实际的写作中偶数位的字的平仄一般是不能变的,但是奇数位(最后一个除外)的字平仄是可以改的——不过在改的时候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孤平
关于孤平有两种定义,第一种是认为一句当中除了最后一个字仅剩一个平声字的情况叫做孤平;另外是认为出现两仄夹一孤的情况就是孤平.我比较偏向于第二种定义,但是在实际写的时候还是两种都不要出现最好.
所以当你在写“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句的时候,如果第一字不得已要用仄声字那么可以把第三字换个平声字,变成“仄平平仄平平仄”.
三平调
当全句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的时候就叫做三平调.
三仄尾
相似于三平调,就是指全句最后三个字全是仄声字.曾经见到过有些对格律一知半解的人写的诗,上句是三仄尾,下句是三平调.
单句的平仄要求大概就之上这些,句间的平仄要求如果你知道格律诗的偶数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除第一句之外奇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的话就只剩两个字:对、粘.
所谓对,就是说第偶数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和上一句的第二字的平仄相反.
所谓粘,就是说第奇数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和上一句的第二字的平仄相同.
所以从上面就可以看出,一首诗的平仄基本上是由第一句完全决定的.之所以是用第二个字作为标准时因为我们在上面说过,第一字的平仄是可以变的.
对于不会写诗的人来说,也许会认为押韵和对仗是一首诗的关键.看到这里你也许已经发现,对仗和押韵就算重要,也只是写诗的很小一部分.
对于押韵需要注意的是也存在类似于平仄这样的古今读音的争议.
至于填词,我觉得比写诗简单,照着词谱填就好了——当你要填的词牌确定的时候,需要的格律格式也就定了——当然要写好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初学填词的时候应该学着填些小令,如《如梦令》、《生查子》之类的,等到词句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开始填些较长的.不过有些太短的词牌反而更难写好,如《十六字令》,这些自己斟酌.
如果你根据上面这句话就能区分出平声字和仄声字,那么我只能说不是你是天才就是我是天才.
对于平仄的区分,最大的问题在于读音的变化——其实不仅仅是平仄,在押韵的时候也有同样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和唐宋时期的汉语的发音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例如,你如果现在还能听出杜鹃鸟的“不如归去”,那只能说明你的听力有问题——所以很多其实写得很工整的诗句现在读起来会感觉不舒服.据说江浙地区的方言的发言是最接近古音的,这个我没有具体考证过.
对于写诗时的平仄区分,现在据说有两种观点.最保守的一方是认为应该坚持使用平水韵,这样的好处在于,评价一首诗的时候就不需要事先知道这首诗是古人写的还是今人写的,缺点是太脱离生活了;最激进的一方是认为应该使用普通话的平仄区分,这样的好处是便于实际阅读,但是实际上虽然我国全面推行普通话,但是真正熟练掌握这门语言的人其实是很少的——昨天晚上我去打印东西的时候,有几个学生在打普通话考试的资料,第一个词的注音就是错的.
至于我自己写诗的时候呢,因为两方其实都有道理,所以我选择的是比较折中的方法——但是也不是像某些人那样用新韵或者词韵——我的方法是写出来一首诗,或者填一首词就要让他用平水韵来看或者用普通话来看平仄而押韵都没有大的问题.
普通话的平仄区分很好记,不过前提是你小学有好好学.普通话里汉字分为四声,一般小学里学的时候好像就是直接叫做一二三四声的,实际上官方的名字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阴平和阳平是平声,上声和去声是仄声.
平水韵的话就需要一点记忆力了,但是也完全不需要智商的.请百度出一份平水韵,没有别的办法,死记——实际上我也不能记全.平水韵分为五声,依次是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希望大家还记得SHE的那首《中国话》里面的那句“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上平和下平是平声;其它三声是仄声.
以上就是关于平仄的基础介绍,以下是在诗词格律中应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纳闷过为什么同样是那么几个字,别人写出来读着就琅琅上口,而自己写出来就是那么拗口.这个关系到声律学——据说这个还是汉代的时候和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我国的,所以我国是汉代之后才有所谓的格律诗的——而在诗词写作上这一理论体系简化为一系列的关于平仄的格式要求.大致上可以分为单句的要求和句间的要求.
关于单句的格律要求,格律诗的标准句式其实只有如下几种:
五言:
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
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
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
七言
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句有时有变格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实际的写作中偶数位的字的平仄一般是不能变的,但是奇数位(最后一个除外)的字平仄是可以改的——不过在改的时候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孤平
关于孤平有两种定义,第一种是认为一句当中除了最后一个字仅剩一个平声字的情况叫做孤平;另外是认为出现两仄夹一孤的情况就是孤平.我比较偏向于第二种定义,但是在实际写的时候还是两种都不要出现最好.
所以当你在写“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句的时候,如果第一字不得已要用仄声字那么可以把第三字换个平声字,变成“仄平平仄平平仄”.
三平调
当全句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的时候就叫做三平调.
三仄尾
相似于三平调,就是指全句最后三个字全是仄声字.曾经见到过有些对格律一知半解的人写的诗,上句是三仄尾,下句是三平调.
单句的平仄要求大概就之上这些,句间的平仄要求如果你知道格律诗的偶数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除第一句之外奇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的话就只剩两个字:对、粘.
所谓对,就是说第偶数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和上一句的第二字的平仄相反.
所谓粘,就是说第奇数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和上一句的第二字的平仄相同.
所以从上面就可以看出,一首诗的平仄基本上是由第一句完全决定的.之所以是用第二个字作为标准时因为我们在上面说过,第一字的平仄是可以变的.
对于不会写诗的人来说,也许会认为押韵和对仗是一首诗的关键.看到这里你也许已经发现,对仗和押韵就算重要,也只是写诗的很小一部分.
对于押韵需要注意的是也存在类似于平仄这样的古今读音的争议.
至于填词,我觉得比写诗简单,照着词谱填就好了——当你要填的词牌确定的时候,需要的格律格式也就定了——当然要写好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初学填词的时候应该学着填些小令,如《如梦令》、《生查子》之类的,等到词句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开始填些较长的.不过有些太短的词牌反而更难写好,如《十六字令》,这些自己斟酌.
看了我是一个诗人我有着得天独厚的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为什么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2020-05-13 …
水的密度求水在各温度时的密度1-100摄氏度不要说什么4°C时密度最大,为0.97*10的3次方千 2020-05-17 …
跪求KClO3在水中15摄氏度时的溶解度~我只知道20摄氏度时是7.3g/100mLH2O但就是不 2020-05-22 …
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这句话什么意思A(g)+B(g)=C(g 2020-06-22 …
氯化钠和碳酸钠同时溶水例如各100g的两种物质放入同一烧杯中,加100ml水,各温度下大概能溶多少 2020-06-27 …
我想请教下,各污染源的最大落地浓度,以及占标率,还有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您 2020-07-07 …
用电磁炉烧水为什么各档用时都一样?我家的电磁炉有爆炒、火锅档,其中各有140度、180度、240度 2020-07-12 …
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可逆反应)2NH3(g)在某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 2020-07-15 …
是不是压缩的密度越高各种气体变成固体的温度越高?求专业人士回答如:二氧化碳-78.5℃压力101kP 2020-11-14 …
如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商业中心区噪声等效声级(Leq)各季度时间分布图.Leq(分贝)数值越小,噪声污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