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苏轼的意义李泽厚①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①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②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③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才是最合苏轼的标准,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④“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同样具有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传统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的意义的一项是___
A.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C.苏轼在美学上追求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和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哲理高度。
D.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
A.第①段亮出全文观点:苏轼把进取与退隐的双重矛盾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B.第②段阐述了苏轼思想中入世和出世两方面的矛盾,重点分析了苏轼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C.第③段提出了苏轼的美学追求、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然后详细地分析了陶诗平淡朴质的意境,阐述了苏轼的追求。
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在其死后的各个时代所产生的先驱作用和深远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苏轼文艺成就虽不如屈、陶、李、杜,然而在中国文艺史、美学史中却有巨大影响,是一个重要人物。
B.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深刻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是苏轼之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
C.苏轼虽然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表现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但在其心中仍深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D.相对于苏轼,朱熹更赞赏王安石,因为王安石的思想比较平和,不像苏轼那样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答非所问.该项表述的是苏轼的个性和思想,不属于“意义”.
(2)A    B.概括不准确,文章并未阐述“入世和出世两方面的矛盾”;C.分析不严密.文章只是提及了陶诗平淡朴质的意境,并未“详细分析”,对应的原文为第三段“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D.“各个时代所”以偏概全,根据文章第四段“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可知,在元以后,苏轼的美学理想才发挥了先驱作用.
(3)D   “不像苏轼那样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无中生有,原文没提及王安石的思想没有破坏性.

答案:
(1)B
(2)A
(3)D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急找苏轼的《初晴后雨》的诗句解释只要帮忙找一下苏轼的《初晴后雨》的诗句解释就OK了  2020-04-26 …

阅读以下苏轼词,完成后面问题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阅读以  2020-05-14 …

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谁能给我一下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全部作品,最好有先后顺序.  2020-06-09 …

语文字词的差异"取之无禁""取之不尽"区别在哪?(愿回答得详细,条理清晰点)那再解释下苏轼《赤壁赋  2020-06-09 …

苏轼表现乐观主义诗歌的见解,速.苏轼在经历无数次挫折后,有哪些诗表现了他的乐观主义和洒脱气质的精神  2020-06-11 …

阅读以下苏轼词,完成后面问题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  2020-06-15 …

存亡惯见浑无泪苏轼诗词赏析存亡惯见浑无泪全诗过永乐文长老已卒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三过门  2020-06-18 …

苏轼的知音?在一篇读后感中,看到一句话来描述苏轼热爱生活:“有时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  2020-07-05 …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苏轼的虞美人?虞美人苏轼作者:苏轼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  2020-11-13 …

诗词的翻译和道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一年之  2020-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