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重新思考“乡”的独特意义梁鸿日本学者竹内好提出“作为方法的亚洲”给学术界带来很大启发,子安宣邦依此提出“作为方法的日
题目详情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重新思考“乡”的独特意义
梁 鸿
日本学者竹内好提出“作为方法的亚洲”给学术界带来很大启发,子安宣邦依此提出“作为方法的日本”和“作为方法的江户”,即把亚洲、日本、江户作为一种生成性的存在,去考察这一存在的意义的起源、流变,以此来考察近代亚洲的生成和日本的生成。
那么,“作为方法的乡愁”,这一提法是否成立?乡愁不是一种实体存在,也没有具体的时空限定,它是自古以来产生于任何离家怀乡之人的头脑的情感。但如果把这一概念限定于自现代社会诞生工业文明发展以来,它就有了某种实在的含义。在这里,乡愁不只是一种超越于时空的情感存在,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生物。所谓的乡愁是在现代性发展观照下的乡愁,只有在现代性的视野下,才能考察它所代表的时间维度和心灵指向的深层原因,乡愁才有作为方法论的可能性。
乡愁是与现代性相对应的产物。它不是一种终极价值,而是一种思维的起源。现代性是向前的,属于未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如波德莱尔所言,现代性是一种过渡、短暂、偶然,是艺术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永恒和不变。乡愁,正是属于“永恒和不变”的那一半。
日本文学评论家柄谷行人从勒南的文章《什么是民族》中得出一个颇为有趣的结论:本质上民族就是“美学”的。换言之,如果说民族是以“美学”的方式生成,根植于感情,那么,包含在这一美学中的悲哀、乡愁和自我则应该是我们思考民族存在时的基本起点。
把乡愁作为方法,意味着以此出发,把自己置身于民族生活之流中,去感受民族生活的种种。比如鲁迅以一种充满乡愁的情感书写《祝福》,他不只发现了记忆之故乡和现实之故乡自然风景之不同,发现了村庄、乡土、国民性与民族文化结构,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人”的生活之源和精神之规约。
重返乡愁其实也是重新思考“乡”在中国生活中的独特意义。“乡”既是广义的“乡”,你我的家乡,某一个村庄,某一个小城,我们的民族;也是实际的乡村、大地、山川、河流、树林、花草;还指中国独特的文化意义上的“乡”,乡土、农业文明、亚洲文化、东方生活等等。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乡”内部有怎样的生活样态,这些样态哪些应该属于“永恒和不变的那一半”,哪些属于“不停变化着的、过渡的、未来的那一半”。
以乡愁为视角,还包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文明那种天人合一的思维形式逐渐为工业文明的科学思维所代替,每一个人生活在一种类似于唯物的清明和新的混沌之中,晨昏日落,风雨雷电,山川河流,都只被看作可征服的事物而轻蔑处之。老子所思考的天之道,康德在仰望星空时所产生的敬畏之心越来越少,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疏离,而四时、农业、耕种、农业文明越来越成为要被遗忘的或注定要消失的事物。当以乡愁的视野来审视这些变化时,就会发现,人在越来越远离诗性思维,远离与自身存在之地的亲密关系和互相之间的感知能力。
(选自《辽宁日报》2016年8月15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作为方法的××”即把“××”作为一种生成性的存在,去考察这一存在的意义的起源、流变,以此来考察它的生成。
B.如果把乡愁限定于自现代社会诞生工业文明发展以来,它就不只是一种情感存在,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生物。
C.工业文明让人们对天之道的思考越来越少,所以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越来越少,实际上古人所讲的天人合一的思维形式是不科学的。
D.乡愁是与现代性相对应的产物。它不是一种终极价值,而是一种思维的起源。乡愁属于现代性中“永恒和不变”的那一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乡愁需要放在现代性发展的背景下去观照,因为只有在这一背景下,才能考察它所代表的时间维度和心灵指向的深层原因,才有作为方法论的可能性。
B.农业文明时期,每一个人生活在唯物的清明之中;到了工业文明时期,晨昏日落,风雨雷电,山川河流,则都被看作可征服的事物。
C.鲁迅先生写《祝福》时是充满乡愁的情感的,他把乡愁作为方法和出发点,把自己置身于民族生活之流中,去感受民族生活的种种。
D.“乡”在中国生活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它是广义的,也是具体的,还包含乡土、农业文明、亚洲文化、东方生活等独特的文化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柄谷行人从《什么是民族》中得出一个结论:本质上民族就是“美学”的。由此可以推论,乡愁是我们思考民族存在时的基本起点。
B.“乡”的内部样态哪些应该属于“永恒和不变的那一半”,哪些属于“不停变化着的、过渡的、未来的那一半”,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C.乡愁不是一种实体存在,也没有具体的时空限定,它是自古以来产生于游子头脑的情感,因此说,“作为方法的乡愁”提法不合理。
D.在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疏离,人越来越远离诗性思维,远离与自身存在之地的亲密关系和互相之间的感知能力。
重新思考“乡”的独特意义
梁 鸿
日本学者竹内好提出“作为方法的亚洲”给学术界带来很大启发,子安宣邦依此提出“作为方法的日本”和“作为方法的江户”,即把亚洲、日本、江户作为一种生成性的存在,去考察这一存在的意义的起源、流变,以此来考察近代亚洲的生成和日本的生成。
那么,“作为方法的乡愁”,这一提法是否成立?乡愁不是一种实体存在,也没有具体的时空限定,它是自古以来产生于任何离家怀乡之人的头脑的情感。但如果把这一概念限定于自现代社会诞生工业文明发展以来,它就有了某种实在的含义。在这里,乡愁不只是一种超越于时空的情感存在,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生物。所谓的乡愁是在现代性发展观照下的乡愁,只有在现代性的视野下,才能考察它所代表的时间维度和心灵指向的深层原因,乡愁才有作为方法论的可能性。
乡愁是与现代性相对应的产物。它不是一种终极价值,而是一种思维的起源。现代性是向前的,属于未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如波德莱尔所言,现代性是一种过渡、短暂、偶然,是艺术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永恒和不变。乡愁,正是属于“永恒和不变”的那一半。
日本文学评论家柄谷行人从勒南的文章《什么是民族》中得出一个颇为有趣的结论:本质上民族就是“美学”的。换言之,如果说民族是以“美学”的方式生成,根植于感情,那么,包含在这一美学中的悲哀、乡愁和自我则应该是我们思考民族存在时的基本起点。
把乡愁作为方法,意味着以此出发,把自己置身于民族生活之流中,去感受民族生活的种种。比如鲁迅以一种充满乡愁的情感书写《祝福》,他不只发现了记忆之故乡和现实之故乡自然风景之不同,发现了村庄、乡土、国民性与民族文化结构,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人”的生活之源和精神之规约。
重返乡愁其实也是重新思考“乡”在中国生活中的独特意义。“乡”既是广义的“乡”,你我的家乡,某一个村庄,某一个小城,我们的民族;也是实际的乡村、大地、山川、河流、树林、花草;还指中国独特的文化意义上的“乡”,乡土、农业文明、亚洲文化、东方生活等等。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乡”内部有怎样的生活样态,这些样态哪些应该属于“永恒和不变的那一半”,哪些属于“不停变化着的、过渡的、未来的那一半”。
以乡愁为视角,还包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文明那种天人合一的思维形式逐渐为工业文明的科学思维所代替,每一个人生活在一种类似于唯物的清明和新的混沌之中,晨昏日落,风雨雷电,山川河流,都只被看作可征服的事物而轻蔑处之。老子所思考的天之道,康德在仰望星空时所产生的敬畏之心越来越少,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疏离,而四时、农业、耕种、农业文明越来越成为要被遗忘的或注定要消失的事物。当以乡愁的视野来审视这些变化时,就会发现,人在越来越远离诗性思维,远离与自身存在之地的亲密关系和互相之间的感知能力。
(选自《辽宁日报》2016年8月15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作为方法的××”即把“××”作为一种生成性的存在,去考察这一存在的意义的起源、流变,以此来考察它的生成。
B.如果把乡愁限定于自现代社会诞生工业文明发展以来,它就不只是一种情感存在,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生物。
C.工业文明让人们对天之道的思考越来越少,所以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越来越少,实际上古人所讲的天人合一的思维形式是不科学的。
D.乡愁是与现代性相对应的产物。它不是一种终极价值,而是一种思维的起源。乡愁属于现代性中“永恒和不变”的那一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乡愁需要放在现代性发展的背景下去观照,因为只有在这一背景下,才能考察它所代表的时间维度和心灵指向的深层原因,才有作为方法论的可能性。
B.农业文明时期,每一个人生活在唯物的清明之中;到了工业文明时期,晨昏日落,风雨雷电,山川河流,则都被看作可征服的事物。
C.鲁迅先生写《祝福》时是充满乡愁的情感的,他把乡愁作为方法和出发点,把自己置身于民族生活之流中,去感受民族生活的种种。
D.“乡”在中国生活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它是广义的,也是具体的,还包含乡土、农业文明、亚洲文化、东方生活等独特的文化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柄谷行人从《什么是民族》中得出一个结论:本质上民族就是“美学”的。由此可以推论,乡愁是我们思考民族存在时的基本起点。
B.“乡”的内部样态哪些应该属于“永恒和不变的那一半”,哪些属于“不停变化着的、过渡的、未来的那一半”,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C.乡愁不是一种实体存在,也没有具体的时空限定,它是自古以来产生于游子头脑的情感,因此说,“作为方法的乡愁”提法不合理。
D.在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疏离,人越来越远离诗性思维,远离与自身存在之地的亲密关系和互相之间的感知能力。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并分析的能力.C项中“实际上古人所讲的天人合一的思维形式是不科学的”错,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说“农业文明那种天人合一的思维形式逐渐为工业文明的科学思维所代替”.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B项中“每一个人生活在唯物的清明之中”错误,文中最后一段说“每一个人生活在一种类似于唯物的清明和新的混沌之中”;并且“生活在唯物的清明之中”说的是“工业文明时期”,而非“农业文明时期”.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C项强加因果,且“‘作为方法的乡愁’提法不合理”错误,原文第二段表述为“乡愁不是一种实体存在,也没有具体的时空限定,它是自古以来产生于任何离家怀乡之人的头脑的情感.但如果把这一概念限定于自现代社会诞生工业文明发展以来,它就有了某种实在的含义”.故选C.
答案:
(1)C
(2)B
(3)C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B项中“每一个人生活在唯物的清明之中”错误,文中最后一段说“每一个人生活在一种类似于唯物的清明和新的混沌之中”;并且“生活在唯物的清明之中”说的是“工业文明时期”,而非“农业文明时期”.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C项强加因果,且“‘作为方法的乡愁’提法不合理”错误,原文第二段表述为“乡愁不是一种实体存在,也没有具体的时空限定,它是自古以来产生于任何离家怀乡之人的头脑的情感.但如果把这一概念限定于自现代社会诞生工业文明发展以来,它就有了某种实在的含义”.故选C.
答案:
(1)C
(2)B
(3)C
看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据悉安徽馆于4月16号建成.为更好的组织好这次盛会,来自中国 2020-05-1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说:“我想,做科研能够成功,最重要的是人的性格,就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 2020-07-11 …
安徽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距离近吗?距离是多少?它们是在同时一个城市吗? 2020-07-1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一辈子就做一件事--记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赵忠贤詹媛赵忠贤1964年从 2020-07-16 …
雅思六分怎么拿~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学环境艺术设计的~准备两年后到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读研究生~英语一向 2020-11-21 …
英语翻译城市与区域规划知识讲座普通地质学地理科学知识讲座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媒介案例研究 2020-11-28 …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 2020-12-03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优秀团员属于校级奖励吗?落款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共青团委”,证书内容是“优秀团员” 2020-12-10 …
急求课程名称英文翻译,请中英文对照书写课程名称艺术概论大学体育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1-1 2020-12-23 …
一直以来,“穿越时空”都是人类的梦想。日前,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在量子态隐形 2020-12-29 …